江源镇幅员面积27.1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有168个村民小组。全镇有农户8282户,总人口32736人。位于
崇州市市境内东南方向12公里,距
成都市市区25公里,
双流区国际机场18公里,地处崇州、
温江区、双流三县市交界,东与
温江区金马镇、
永盛镇接壤,南与
双流区金桥镇、崇州市
三江镇相邻,西靠大划镇,北接羊马镇。随着光华大道延伸段、崇双货运大道和第二绕城高速建成通车,成温邛第三快速通道、
成蒲铁路等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使得江源成为崇州市离
成都市中心城区最近的乡镇之一,进入了成都“半小时
经济圈”。
境内地势以西南为最高,相对高差100米,
平均海拔380米。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气温在17.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800毫米,无霜期为300天左右,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境内有溪无河,水源条件较差。修建了江源水库、
红旗泡水库、永宁水库、江源干渠。
2019年12月23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
成都市调整
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
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
永宁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江源镇管辖,江源镇人民政府驻鑫源街186号。
江源镇历史悠久,唐、宋以来先后为
唐隆、
武隆区、唐安、唐兴、江,源县治。元末撤县为江源乡。
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乡的建置,1992年撤乡建镇。江源历史上英才辈出,有
东晋《
华阳国志》作者
常璩,有
清代振威将军周志林。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
王小波,就战死在江源。1987年由当地村民集资、利用河滩地建成一座占地88亩的农民公园“萃英园”,园内环境优美。
江源镇围绕“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主题,结合各村(社区)项目,率先在五洞村、顺源村四个贫困村打造农村村民聚居点(综合体),该项目功能多样化、设施一体化,打破传统村民聚居封闭、零散格局,进一步踏上乡村城镇化与社区发展治理现代化道路。
位于
崇州市市区东南15千米,地处金马河西岸,与
温江区、
双流区两县交界。辖2个社区、8个行政村。大(划)听(江)公路穿境。境内有占地88亩的萃英园。
唐、宋以来先后为
唐隆、
武隆区、唐安、唐兴、江源县治。元末撤县为江源镇。……1940年置江源镇,1941年改镇为乡,1958年改江源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镇。 1996年,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辖
红土、石鱼、砖桥、大庙、江源、文观、何桥、
桅杆、崇福、辕门、寨子、王渡、邓公、斩龙14个行政村和江源场居委会。 2000年?,面积29平方千米,总人口28865人,辖红土、石鱼、砖桥、大庙、江源、何桥、桅杆、崇福、辕门、寨子、王渡、邓公、斩龙、文观等14个村及场镇居委会。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510184102:~001 121唐兴社区 ~002 122寨子社区 ~201 220红土村 ~202 220石鱼村 ~204 220大庙村 ~205 122江源村 ~206 220文观村 ~208 220桅杆村 ~209 220崇福村 ~213 220邓公村
全镇沟河纵横,土地肥沃,耕地面积25128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兼产郁金、
白芷、
荆芥等药材,粮油产量名列全市前茅。
江源镇作为现代农业集聚区,是
崇州市有名的蔬菜和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现江源镇有农业开发公司2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8家、专业种植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5家、种植大户57家,涉及粮油种植、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花卉园林、
农业机械、劳务、餐饮等行业,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家,崇州农业龙头企业2家。2014年全年农业生产总值超过4个亿,农民人均纯收入14840元。
1986年以来,全镇建筑、皮革生产、皮革加工、服装生产、木器
加工业均有极大发展,食用菌种植蓬勃兴盛,素来享有“缝纫之乡”的称誉。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2000年—2007年,引进项目10多个,到位资金4000多万元。随着小集镇粗具规模,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镇东江听路直通听江至双流
金桥镇,西面大江路与怀华路连接,北面江羊路与成温邛公路
相交。境内有自来水供应设备和医院、邮电所、供电所、信用社、文化站等配套设施,
程控电话业已全面开通。江源镇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抓好在建项目的建设和企 业的技改,特别是面对电力短缺的不利影响,我们积极与电力部门联系,确保了工业基础企业正常生产。实行镇领导联系企业服务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销售等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工业
总产值1.2亿元,年均增长5%;销售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6%。该镇党委、政府注重抓好财源培植和开发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理财思路,摸清税收来源切实做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进一步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认真做好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一支笔”和“量入为出、量财办事”的原则,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五年来在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该镇保持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态势,确保了全镇各项 社会事业工作办公的正常动转和社会稳定。五年来共计化解乡镇债务185万元,实现工商税收200多万元。
近年来江源镇按照
成都市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确立了“三基地一家园”的发展思路。在江源镇七支渠以南、羊马河以西的江安线、大江线区域,依托蔬菜、食用菌种植优势,规划建设第一基地—— 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在江源镇七支渠以南、羊马河以东的羊江线、崇双货运大道线区域,依托珍稀苗木种植,规划建设第二基地—— 园林观光旅游产业基地;在光华大道延伸段以南、七支渠以北区域,依托羊马新城辐射带动,规划建设第三基地—— 教育动漫影视产业基地。并依托
江源区绿色产业发展,打牢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本底,建设“生态、绿色”家园。坚持以“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的
招商引资方针,积极实施“以项目促发展”的战略,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积极参加各种推介会,实行全方位招商引资。五年共引进项目8个,到位资金金4000多万元。如欧迪公司资金1700万元;鸿福公司引进资金200万元;旭升公司引进资金300万元;泰深公司引进资金1000万元;华意农业引进资金300万元;绿科农业引进资金100万元,这些项目的引进为该镇经济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