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小鲵
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两栖动物
安吉小(学名:Hynobius amji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属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雄鲵全长153~166毫米,雌鲵全长166毫米左右。头部卵圆形而平扁,头长略大于头宽。躯干粗壮而略扁。尾基部近圆形,向后逐渐侧扁。体背面皮肤光滑,眼后至颈褶有一条纵肤沟。四肢较细长,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重叠或互达掌、部。雄鲵肛孔纵裂,前缘中央有一个小乳突。卵呈圆形,动物极黑色,植物极灰白色;卵径3.5毫米,连同卵外透明胶囊其直径为12~14毫米。
安吉小鲵对栖息地生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该物种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水苔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以多种昆虫及蚯蚓等小动物为食。仅分布于中国安吉县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米的沼泽区域和浙江临安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海拔1600米的沼泽地内。
发展历程
1990年3月19日,在浙江省北部安吉县境内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米处,采得小鲵属标本9只;同年12月在同一地区又采得标本10只,以及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和胚胎,经鉴定为小鲵属一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形态特征
雄鲵全长153~166毫米,雌鲵全长166毫米左右,雄、雌鲵尾长均为头体长的93%左右。头部卵圆形而平扁,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圆;无唇褶;无门,犁骨齿列呈“Ⅴ”形,内枝有齿14~16枚,外枝有齿5~8枚,齿列向后延伸达眼球后缘。躯干粗壮而略扁。尾基部近圆形,向后逐渐侧扁,尾背鳍褶低而明显,尾末端钝圆。体背面皮肤光滑,眼后至颈褶有一条纵肤沟;背部中央有一条脊沟,体侧肋沟13条;头体腹面光滑,颈褶明显。四肢较细长,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重叠或互达掌、跖部;掌、跖部均黑色无角质层,掌突和跖突明显;前足4个指,后足5个趾。体背面暗褐色或棕黑色,腹部灰褐色,均无斑纹。雄鲵肛孔纵裂,前缘中央有一个小乳突。卵呈圆形,动物极黑色,植物极灰白色;卵径3.5毫米,连同卵外透明胶囊其直径为12~14毫米。
生活习性
安吉小鲵对栖息地生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该物种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水苔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成鲵多栖息在山顶沟谷处沼泽地内,周围植被繁茂,地面有大小水坑,水深50~100厘米;以多种昆虫及蚯蚓等小动物为食。解剖后检査胃内容物,发现有蜻蜒美国白灯蛾鞘翅目龙虱科的小型龙虱、半翅目划蝽、蚯蚓等,尚有一些泥炭藓的碎片。室内饲养投喂蚯蚓、水蚯蚓黄粉虫幼虫、蛙蝌蚪以及动物碎肉等均嗜食。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中国安吉县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米的沼泽区域和浙江临安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海拔1600米的沼泽地内。
生长繁殖
每年于12月到翌年3月在水坑内繁殖产卵,产卵袋一对,一端相连成柄,黏附在水草上,其长46~58厘米;卵粒不规则排列在卵袋内,每条卵袋内有卵43~90粒,每一雌鲵可产卵96~151(124)粒,雌鲵产卵完毕即离开水坑,雄鲵在水中逗留时间较长。幼体在水坑内发育生长。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ver3.1——极危(CR)。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极危。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
种群现状
自1999年发现安吉小鲵后,分别对其种群数量、生态习性和生境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安吉小鲵的卵带数量在130对左右,适宜安吉小鲵繁殖的水坑数量为9个面积约1.5平方米的水坑。但2012年的调查表明,安吉小鲵的卵胶囊数量和适宜栖息地面积有缩减的趋势,远低于发现该种群时的水平,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浙江清凉峰安吉小鲵发现较晚,经过近3年对其卵带数量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其卵胶囊数以2012年产98对为最多,2011年产92对,2013年产95对,平均每年产95对。通过比较分析显示,安吉小鲵的卵胶囊数量和种群数量呈平稳趋势;分布在浙江清凉峰的安吉小鲵栖息地面积较小,但与龙王山安吉小鲵栖息地相比适宜繁殖的水坑数量和面积有一定的优势。
濒危原因
随着保护区的建立与运作,大规模砍伐森林、拓垦土地、家畜放牧等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保护区内植物长势良好,部分植物已繁衍至沼泽地中以汲取更多的水分;原有的沼泽面积逐渐缩小。加之高海拔区域气候多变,水是较为缺乏的资源,自然沼泽会进一步干涸,以至于面积进一步缩小。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这些地区大多生物多样性丰富、风景优美是许多游客和旅游的热点地区,这样使得原本天然的沼泽环境遭到任意的践踏和破坏;另外,丢弃垃圾给栖息地环境和水源环境带来污染。这些因素势必会对安吉小鲵的生存带来重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对安吉小鲵的捕杀以及许多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紫外线辐射增加和外来种的入侵等因素,都对安吉小鲵种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安吉小鲵本身的一些因素,如疾病传播、同种相残等对其生存繁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建立系统的保护对策,对安吉小鲵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1-02-0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