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维木
荣维木
荣维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口述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其父为知名近代史学家、史料学家荣孟源(1913-1985)。其主要著作有:《炮火下的觉醒——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合著)、《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合著)、《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合著)等,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谁在制造诺言——评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史观》,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理论文章人选奖。
2017年3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审、《抗日战争研究》杂志原主编荣维木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荣维木,祖籍宁津县大柳镇大柳街,1952年2月生于北京市,1969年5月赴云南河口南溪农场工作,1973年7月转回北京,后被分配至北京市第二开关厂工作,1978年4月至1982年1月,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哲学学士。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一分校、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担任讲师、《党史研究》杂志编辑。199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抗日战争研究》编辑、副编审、编审,所刊编辑部所主任、《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曾兼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北京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口述史学会副秘书长。
荣维木先生长期从事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的教学、编辑和研究工作,他策划并组织了“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抗日战争沦陷区研究”、“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等一系列的笔谈文章,引导了中国学术界的抗日战争研究方向。他担任《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以来,设立“战争遗留问题”栏目,广泛组织海外内相关专家学者的稿件,不断推出一系列的战争遗留问题相关论文,推动了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入发展,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主要论著
著作
《炮火下的觉醒——卢沟桥事变》,3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版社,1996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100千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
《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副主编,合著),300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东亚三国的的近现代史》(合著)300千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
《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主编,合著)270千字,济南出版社,2005年。
李宗仁大传》,470千字,团结出版社,2008年。
论文
《皖南事变研究中的几种不同观点》,4千,《党史研究资料》,1985年第7期。
《关于中共一大闭幕日期的几种意见》,4千,《党史研究》,1986年第3期。
《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与赵刚合作),9千,《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放弃“以攻为守”的原因》,8千,《历史教学》,1993年第2期。
《关于日军的编制及其译名》,2.5千,《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1期。
《论卢沟桥事变与中日现地交涉》,12千,《民国档案》,1998年第4期。
《“香月细目”之考察》,10千,《纪念武汉抗战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政局》,14千,《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4期。
《谁是战争的祸首》,7千,《民国档案》,2002年第3期。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千,《北京党史研究》,2005年第5期。
社会活动
他曾联络杭州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史学月刊》、《民国档案》等编辑部,举办“中日战争与战争遗留问题学术研讨会”、“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史料问题学术研讨会”,就抗日战争研究中的缺失与问题进行专门探讨,荣维木先生筹划、参与中日韩三国每年一届的“历史认识与东亚和平”论坛,参与编写《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等中日韩三国历史教学辅助教材,作为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中方委员,负责《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中“中日全面战争”的撰写与统稿任务。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论著
著作
论文
社会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