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彦
北宋末年宰相
李邦彦(?-1129年),原名李彦,字士美,河南沁阳人,北宋末年宰相。
大观二年,李邦彦考中进士,李邦彦很擅长奉承他人,因此有不少人争相推荐他,他的职位也因此不断升迁,最终成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年),李邦彦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两年后转任左丞。他与王黼不和,私下勾结蔡攸梁师成等人,共同攻击王黼并最终将其罢免。次年,他被任命为少宰,但并未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或改革,东京开封的百姓都称他为“浪子宰相”。
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市时,李邦彦和张邦昌被提升为宰相。李邦彦为投降派之首,他们一味推行投降策略,希望通过割地赔款来换取和平。当金兵再次逼近开封城下时,李邦彦又让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结果一名霹雳炮手在发射炮火后被斩首示众。李邦彦力主割地议和,直接导致北宋灭亡。赵构即位后,李邦彦被贬为建武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建炎三年,李邦彦在广西桂林去世。
人物生平
放荡不羁
李邦彦的父亲李浦是个银匠。李邦彦喜欢跟进士交游,山西省举人入京者,一定取道怀州拜访邦彦。如果要添置什么,李浦也停下工作备办,而且又资助路费,从此邦彦声誉鹊起。入京补为太学生,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赐他进士及第,授任秘书省校书郎,试任符宝郎。
李邦彦为人俊朗豪爽,风度优美,写文章敏捷而有功底。但是在民间长大,熟习猥鄙之事,对答敏捷;擅长戏谑,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语编为词曲,人们争相传播,自号李浪子。谏官弹劾他游纵不检点,罢去符宝郎,仍任校书郎。不久以吏部员外郎兼管议礼局,出任河阳知州,受召入京任起居郎,邦彦擅长奉事宦官,宦官们争相赞誉推荐他,历任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浪子宰相
宣和三年(1121年),李邦彦被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五年(1123年),转任尚书左丞。李邦彦重新起用后,与王黼不和,于是暗中与蔡攸梁师成等人勾结,诬陷王黼使他被罢免。宣和六年(1124年),李邦彦被授任为少宰,毫无建树,只不过阿谀顺承谄媚充位而已,京城人都把他看作“浪子宰相”。
屈膝求和
靖康之变元年(1126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赵桓,任命李邦彦为龙德宫使,迁为太师。李邦彦知道朝中众议不一,外患日渐逼近,抚疏不受命乞求留在宫祠。
金军逼近京城,李纲种师道被罢免,李邦彦坚决主张割地求和,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
太学生陈东等数百人跪在宣德门上书,说李邦彦及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李棁这些人是国家的祸害,请求斥退他们。李邦彦退朝,人群指着他大骂,并且要殴打他,邦彦急忙逃走得以脱免。于是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充太一宫使。不满十天,吴敏替他请求,重新起用为太师。人们都感到惊愕,谏官们交相指责他。出京任邓州市知州,于是请求保余职,提举州明道宫。临走时李邦彦又推荐同是投降派的唐恪继任宰相,继续他那一套靠卑躬屈膝来乞求和平的政策。
建炎初年(1127年),因主和误国,被贬任建武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浔州。建炎三年(1129年),李邦彦死于桂林市
轶事典故
李邦彦村属武城镇管辖,位于县城东北部,西靠陈公堤,原名篦子匠庄,始因做篦子的工匠来此定居,传徒授业,因做的篦子质量好,远近闻名,此村因此而得名。
北宋宣和年间,李邦彦曾路过此地听说这里的篦子做工独特,质量上乘,便吩咐人来买篦子,篦子买来后这位尚书左丞爱不释手,摆弄着篦子问:“此唤何村,回朝后要奏明皇帝,把篦子定为贡品。”随从说此村名为篦子匠庄,他摇头说“不雅。”李邦彦走后,人们才知道这位要奏明圣上把他们的篦子定为贡品的,原来是尚书左丞李邦彦。他们为了谢恩,便将篦子匠庄改名为李邦彦。
后来因李邦彦力主与金朝割地求和,被众臣参罪贬往浔地(今桂平市),致使篦子匠庄的篦子失去了成为贡品的机会,“李邦彦”的村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李邦彦母
宋朝人李邦彦的父亲曾是银矿场的采石工人。有人用李父的职业讥讽李邦彦,李邦彦觉得自己在人前无法抬头,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说:“宰相家的人沦落为矿工,的确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矿工出身的父亲,家中出了个当宰相的儿子,却是件非常光彩的事,有什么好丢脸不敢见人的呢?”
史书记载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人物评价
陈东: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宋史》:三代之后,有天下而长久者,汉、唐、宋尔。汉、唐末世,朋党相确,小人在位,然犹有君子扶持迁延,浸微浸灭;未有纯用小人,至于主辱国播,如宋中叶之烈也。蔡京以绍述为罗,张端官、修士而尽之,上下,其术巧矣。宋徽宗亦颇悟,间用郑居中王黼、李邦彦辈,京柄权。以不肖易不肖,犹去野葛而代乌喙也,庸愈哉!当是时,王、蔡二党,阶京者芘京,缔黼者右黼,援丽省台,迭相指,徼功挑患,汴、洛既震,则缩无策,苟生丐和。彼邦彦、安中、深、敏辈误国之罪,当正其僇,而钦、高二君徒从窜典,信失刑矣。恪既预推戴,署状乃死,无足赎者。辅以小臣劘上,面谯大臣,坐斥不变,独终始无朋与,其贤矣乎。
大宋宣和遗事》:惜朝廷群用事,李邦彦辈持讲和之说,以图偷安目前,正如寝于火积薪之上,火未及然,自谓之安;其势焰薰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
艺术形象
在《金瓶梅》中,李邦彦也是一个重要人物。《绣像本》第十八回,蔡京因为被弹劾而回避,“当朝右相,资政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李邦彦就代替蔡京处理政事。他也是一个贪官,收了五百两银子,就把追捕书上的“西门庆”改成了“贾廉”。《词话本》第七十回李邦彦又被宋徽宗加封了“柱国太子太师”。圣旨上他的排名仅次于蔡京。可见李邦彦是政府里面的实权派,很长时期地位仅次于蔡京。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放荡不羁
浪子宰相
屈膝求和
轶事典故
李邦彦母
史书记载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