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昌(1886年-1936年),字文明,邓小平之父,四川广安
牌坊村人,清末毕业于成都政法学校,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营长。
邓绍昌早年在广安县协兴乡教书,之后加入了以反洋教、保路为宗旨的民间帮会“袍哥会”(哥老会),成为协兴码头哥老会的“当家三爷”,后升任“掌旗大爷”。曾当过广安革命军的新兵训练营营长、广安的警卫总办。
由于受过新式教育,邓绍昌痛感
清朝的腐败和
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横行。他加入了以反洋教、保路为宗旨的盛行于
四川省的民间帮会“袍哥会”(
哥老会),做了协兴“码头”的当家三爷,后升为“掌旗大爷”,奔走呼号,积极从事反洋教和“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期间,
广安市建立
国民革命军,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的武装暴动。后又当上广安县的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
邓绍昌因不愿与当地的“乡匪”同流合污,受到排挤,被撤团练局长一职,他不得不抛下家小,到重庆“避祸”。1919年,重庆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邓绍昌知道后立即捎信回家,让长子邓小平到重庆。邓绍昌把15岁的邓小平送进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使邓小平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邓绍昌墓,位于邓小平同志故居西南约500米,距
四川邓小平故居博物馆大约150米,是一座单体土坟墓。200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