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臭蛙
蛙科臭蛙属动物
竹叶臭蛙(学名:Odorrana versabilis)是蛙科臭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根据产地,又可分为竹叶臭蛙、小竹叶蛙鸭嘴竹叶蛙三个物种。该物种分布于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等地,多生活于植被茂盛的山区溪流或瀑布附近,常蹲在水边苔藓植物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50至1350米。竹叶臭蛙的模式产地在广西龙胜。该物种的自然栖息地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森林、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森林以及河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将其列为受威胁物种。
简介
竹叶臭蛙(学名:Rana versabilis)为蛙科臭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产地
竹叶臭蛙分布于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等地,多生活于植被茂盛的山区溪流或瀑布附近以及常蹲在水边苔藓植物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50至13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龙胜。
分类
根据竹叶臭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7个省13个居群,可把竹叶臭蛙分为3个形态型。
(1)广西型
以广西龙胜(模式标本产地)和金秀瑶族自治县标本为代表,还包括雷山县宜章县标本;成体体形最大,雌雄几等大,其体长比为1∶1,蹼宽大为满蹼(图1);雄性吻较长,吻端钝圆略呈盾状,突出下唇较远(图2);前臂粗壮、其宽度为前臂及手长的22.4%,具咽侧内声囊,蝌蚪唇齿式为Ⅰ∶4-4(少数为Ⅰ∶3-3)/Ⅲ:1-1。
(2)福建省
建阳区、崇安、德化县标本为代表,还包括黄山、浙江龙泉、建德市标本;它们个体最小,雌雄差异较大,体长比为1.22∶1•00,蹼较窄为全蹼(图1),雄性吻钝圆不呈盾状,吻端略突出下唇(图2);前臂较细、其宽度为前臂及手长的18.2%,具咽侧内声囊;蝌蚪唇齿式为Ⅰ:4-4(少数为Ⅰ:5-5)/Ⅲ:1-1。本型标本特征与竹叶臭蛙模式系列标本有明显差异。
(3)海南省
包括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标本。成体体形中等,雌雄差异大,其体长比为1•24∶1•00,蹼较窄为全蹼(图1);雄性吻钝圆且呈盾状,吻端突出下唇甚远(图2);前臂较粗为前臂及手长的22•7%,具咽侧外声囊等特征可分别与广西和福建两型标本相区别。根据以上形态特征对比,3型标本差异明显,将福建省型和海南型标本分别改订为小竹叶蛙(Odorrana exiliversabilisFei,Ye and Li)和鸭嘴竹叶蛙(Odorrana nasutaFei,Ye and Li)。
小竹叶臭蛙
小竹叶臭蛙(Odorrana exiliversabilis)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鉴别特征
小竹叶臭蛙与竹叶臭蛙Odorrana versabilis(Liu and Hu)相近,但又有所不同。表现在:
1)体形小,雄性体长(48•7±2•37) mm(n=20),雌性(58•1±3•04) mm(n=24);
2)雌雄体长之比1•19∶1•00;
3)头部适中,不显窄长;
4)吻部不呈盾状;
5)吻端钝圆,略突出下唇;
6)趾间全蹼,蹼缘凹陷较深,第1、5趾外侧连线夹角小于90°;
7)雄性前臂较细,其宽约为前臂及手长的18•2%;8)背侧褶细窄。后者体形大,雄性体长74•0±2•60 mm(n=5),雌性(78•7±5•90) mm(n=6);雌雄体长之比为1•06∶1•00;吻较长;吻端钝圆,略呈盾形,吻端突出于下唇较远;趾间近满蹼,蹼宽大,蹼缘凹陷甚浅,第1、5趾外侧连线夹角大于90°;前臂粗壮,其宽约为前臂及手长的24•7%;背侧褶宽平。形态描述 雄蛙体长42•7~52•4(48•7) mm左右,雌性51•8~61•8(58•1) mm左右;头部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唇;吻长远大于眼径;吻棱明显;颊部略向外倾斜,颊面凹入;鼻孔位头侧略近吻端;鼻间距大于眼间距;两眼之间有1个小白疣;鼓膜明显,与眼径的距离约等于鼓膜的1/2;犁骨齿短弱;舌后端缺刻深;眼适中,瞳孔横椭圆形。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雄性前臂较雌性略粗壮;指较长,扁平,末端吸盘显著,吸盘前端较圆,横径略小于纵径或几相等,为其后指节宽的2倍,第1~4指有腹侧沟,两侧沟在顶端几相连接;指吸盘背面有横凹陷;第2指短小,明显短于第1指和第4指,第1指略长于第4指,指长顺序为3、1、4、2;关节下瘤发达,指基下瘤明显;掌突3,扁平,内侧者长椭圆形。后肢长,为体长的190%左右,左右跟部重叠;胫跗关节前伸贴体时超过吻端;胫宽为胫长的1/5;足短于胫;第5趾略长于第3趾,达第4趾的第3关节下瘤下方;趾吸盘与指吸盘相同;趾间全蹼,蹼缘凹陷较深,张度较窄,第1、5趾外侧连线夹角小于90°,游离缘无缘膜或极窄;外侧间蹼达跖基部;关节下瘤发达;内跖突椭圆形,低平,外跖突小而圆或不显。无跗褶。体和四肢背面皮肤光滑。鼓膜光滑,其后有细小疣粒;颌腺豆形;上唇缘有白色锯齿状乳突;背侧褶细窄而平直,在眼后方靠近鼓膜边缘,向后直达胯部;体后端、体侧及股后方小疣稀疏;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颜色变异较大,多为橄榄褐色、浅棕色、铅灰色或绿色,有的背上有几个深蓝色或黑褐色斑;吻棱下方、部及背侧褶为黑褐色纵纹;体侧疣粒上有浅黄色斑;眼球虹彩上半部浅黄色,下半部红棕色与深褐色交织成网纹。上唇缘浅黄色,在颊部呈三角形,颌腺浅黄;四肢背面横纹黑褐色,前臂2~3条,股、胫、跗各3~5条;股后浅黄色与黑褐色交织成网状纹;前臂内侧浅黄色。体腹面、咽、胸部为褐色或有细小褐色麻斑;腹后部浅黄色或银灰色,无斑纹;股腹面为鹅黄色。胸骨上胸骨和剑胸骨发达,后者达腹中部,游离于皮肤和腹直肌之间。第2性征 雄蛙前臂较雌性略粗;第1指基部婚垫乳黄色;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声囊孔小;背、腹侧均无雄性线;咽、胸部有细刺迹;无肱前腺。蝌蚪 体尾细长,尾末端钝圆;体尾灰褐色,尾部具褐色云斑鮰。当全长26•7 mm时,头体长8•8 mm,尾长17•9 mm,后肢芽长5•7 mm(Gosner,1960),唇齿式为Ⅰ:4-4/Ⅲ:1-1;口角及下唇唇乳突1排,参差排列,肛孔位尾基部右侧,有短管;出水孔位体左侧,无游离管。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体长14 mm左右。生活习性该蛙生活于海拔600~1 525 m的森林茂密的山区,成蛙栖息在大、小山溪内,白天常蹲在瀑布下深水两侧的大石上或在缓流处岸边。受惊后即跳入水凼,并游到岸边石间或石下;有时四肢浸入水中,头体露出水外。该蛙夜间常攀援在溪边陡峭的壁上。雌蛙一般反应迟钝,无逃逸现象。地理分布分布于福建省(建阳区、崇安、德化县),浙江省(龙泉市建德市),安徽省(黄山市)。鸭嘴竹叶蛙鸭嘴臭蛙(Odorrana nasutasp)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鉴别特征 鸭嘴臭蛙与竹叶臭蛙Odorrana versabilis(Liu and Hu)相近,但有以下不同:
1)体形中等,雄性体长(59•2±2•20) mm(n=10),雌性(73•4±0•35) mm(n=2);
2)雌蛙明显大于雄蛙,其体长比1•24∶1•00;
3)头部窄长,吻部长,呈盾状;
4)吻端宽,突出下唇甚远;
5)趾间全蹼, 蹼缘凹陷较深,张度较窄,第1、5趾外侧连线夹角小于90°;
6)雄性具1对咽侧下外声囊。
形态描述 雄蛙体长57•1~63•2(59•2) mm,雌性73•1~73•6(73•4) mm;头部窄长而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长,呈盾状,吻端宽,远突出于下唇;吻长远大于眼径;吻棱棱角状;颊部略向外侧倾斜,颊面凹入;鼻孔位头侧吻眼中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两眼之间有1个小白疣;鼓膜明显,约为眼径的1/2,距眼较近,其间距约为鼓膜直径的1/2;犁骨齿强,两短列;舌后端缺刻深;眼大,明显突出颌缘外,瞳孔横椭圆形。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雄性前臂较粗壮;指较长,扁平,吸盘显著,吸盘前端较尖,横径小于纵径,为其后指节宽的2倍,第1~4指有腹侧沟,两侧沟在指端几相连接;指端背面有横凹陷;第2指较短,短于第1指和第4指,第1和第4指几相等,指长顺序为3、1、4、2;关节下瘤发达,指基下瘤大而明显;掌突3,扁平,内侧者长椭圆形,外侧2个几相连。后肢长,约为体长的181%左右,左右跟部重叠;胫跗关节前伸贴体时达吻端或略超过;胫宽为胫长的1/5;足短于胫;第5趾略长于第3趾或几等长,达第4趾第2和第3关节下瘤之间;趾吸盘与指吸盘相同;趾间全蹼,蹼缘凹陷较深,张度较窄,第1、5趾外侧连线夹角小于90°;外侧跖间蹼达跖基部;第1、5趾游离缘具窄的缘膜;关节下瘤发达;内跖突椭圆形,外跖突小而圆;无跗褶。体和四肢背面皮肤光滑;鼓膜光滑,其后小疣较密;无颞褶;颌腺长形或豆形,甚明显;沿上唇缘有1排锯齿状乳突;背侧褶平,体前部背侧褶间距宽于体后部间距;体后部、体侧及股后方均有分散扁平小疣;体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颜色为暗褐色、绿色或褐绿色;头侧、颞部红棕色,眼球虹彩上半部浅黄色,下半部为红棕色与黄色交织成网纹。唇缘至颌腺浅黄色,有的个体在颊部扩大成三角形;腹侧、股后浅黄色,密布褐色细斑;四肢背面有褐黑色横纹,股、胫、跗部各3~5条;腹面浅黄色,咽胸部有褐色或褐色麻斑。胸骨 上胸骨和剑胸骨发达,后者甚宽大,向后达腹中部,游离于皮肤和腹直肌之间。第2性征 雄蛙吻部长而宽圆,呈盾状;前臂粗壮;第1指基部有乳黄色婚垫;有1对咽侧下外声囊;背、腹侧均无雄性线;上胸软骨和剑胸软骨较雌性发达;无肱前腺。生长环境该蛙生活于海拔350~850 m植被繁茂的山区。成蛙多栖于流溪瀑布下大水凼两侧的岩壁上,受惊扰后即跳入水中,体色常与岩石颜色相近。地理分布分布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白沙黎族自治县)。相关词条宜章臭蛙墨脱臭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产地
分类
小竹叶臭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