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女,文学博士,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北京语言大学第十届、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教育经历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
宁夏大学中文系读本科;
1984年9月至1987年6月在西南
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史专业硕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语言学系攻读汉藏语研究方向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年1月以来一直在高校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过本科、硕士、博士和留学生课程十余种,指导
词汇学、汉语词汇研究及教学、训学等研究方向中外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人员、访问学者及高级进修生约百名。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词源学、汉语
世界语言词汇教学。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出版《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
张博词汇学论文集》等专著及论文集5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及论文集多种。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
二等奖2项、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语言学专家委员会主任;
海淀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多义词研究”;
(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
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
(3)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五”规划项目“基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汉语词汇问题研究”;
(4)教育部规划项目“汉语词义系统衍化研究”;
(5)国家汉办“大纲”修订重点研究项目“现代汉语多义词义项频率统计”;
(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汉语词汇特征的二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
科研成果
论文
(74)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原则与判定方法——兼析“意译词属外来词”之说的理论误区,《
汉语学报》2019年第3期;
(73)提高汉语
世界语言词汇教学效率的两个前提,《
世界汉语教学》2018年第2期;
(72)汉语二语学习者“再”+“不”语块
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二作者);
(71)汉语并合造词法的特质及形成机制,《语文研究》201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70)汉语二语教学中词语混淆的预防与辨析策略,《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期
(69)再论汉语
同族词语义关系验证的必要性及验证重点,《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八辑,2016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68)
词汇学研究(载
李宇明主编《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
(67)关于词汇大纲语言单位取向问题的思考——兼议《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重大轻小”的收录取向,《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期;
(66)《汉语易混淆词辨析词典》“语别化”的理据与特征,《
国际汉语学报》2015年第2期;
(65)汉语两组表约量同义词的组际组内差异及其根源,《
励耘语言学刊》2014年第2辑;
(64)现代汉语多义词研究,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九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63)针对性: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研编要则,《
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第2期;
(62)《现汉》第6版释义修订的类型及特征,《
辞书研究》, 2013年第2期;
(61)刘又辛先生对汉语词族研究的理论贡献,李茂康主编《刘又辛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0)《現漢》第6版釋義修訂的力度與特色,《澳门语言学刊》2012年第2期;
(59)语文辞书中多义释词的使用方式及其改进建议,《辞书研究》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
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58)汉语动源职事称谓衍生的特点及认知机制,《汉语学习》2011年第4期;
(57)二语学习中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与特点,《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
(56)并用释词的释义角色及其与被释词的语义对应关系——兼议《现汉》与并用释词相关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4期;
(55)On Non-correspondence in
化合物 Words Formed by Antonymous Analogy and How it Occurs,收入Linguistics in China(No.1),石锋、张洪明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08月。李华译,鲁健骥审订;
(54)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基于我国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分布现状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与李华合作,第一作者;
(53)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推进汉藏系多语研究深度结合,《
汉藏语学报》第4期,
商务印书馆,2010年4月;
(5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条目义项与词语义位的不对应及其弥合空间,《
江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51) 汉语词义衍化规律的微观研究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 《
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50)
日本学生汉日同形词学习难点考察,收入
崔希亮等著《日韩学生汉语学习与认知专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12月。与张美霞合作,第一作者;
(49)
世界语言学习者汉语
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
(48)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与汉语
同族词族属关系的验证方法研究,收入
沈阳市、
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和汉语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8年5月。
(47)外向型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编原则与体例设想,《汉语学习》2008年第1期;
(46)现代汉语复音词义项关系及多义词与同音形词的分野,《语言研究》2008年第1期;
(45) 国别化工具书编纂亟待跟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第6期“汉语国际传播笔谈”;
(44)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
中介语的视角转,《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3)反义类比构词中的语义不对应及其成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
(42)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多义词义项收录排列的基本原则及其实现条件,与
邢红兵教授合作,第一作者,载郑定欧、
李禄兴、
蔡永强主编《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41)《现汉》(第5版)条目分合的改进及其对汉语
词项规范的意义,《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4期;
(40)考求词语古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兼答徐之明先生《“组合同化”说献疑》,《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39)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同(近)义词”处理模式分析及建议,《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8)汉语义衍类转
同族词系列的性质、类型及特点,《庆祝刘又辛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37)影响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区分的深层原因,《
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6)本义、词源义考释对于同义词教学的意义,
赵金铭主编《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35)现代汉语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分原则和方法,《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4)关于修订《(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若干意见,与赵金铭教授、
程娟副教授合作,第二作者。《
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3)汉语实词相应虚化的语义条件,《
中国语言学报》第11期,
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
(32)汉语同族复合词的构成规律及特点,《语言研究》2002年第1期。与
刘又辛先生合作,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
(31)汉语
同族词验证机制的缺失与构建,《词源学研究》第一辑,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30)道家“抱朴”“绝巧”观在汉语词义衍化中的投射,《
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29)古汉语两动词共用同一宾语的限制条件,《中文自学指导》2000年第2期;
(28)“从容”补义,《
辞书研究》1999年第6期;
(27)“动宾结构+宾语”的条件及发展趋势,《
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26)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
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9年第8期全文转载);
(25)我国古代女性侮称与性别歧视,《
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科信息集萃》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
(24)古汉语名词动用的多义性及译解,《电大教学》1997年第3期;
(23)古汉语分承的特殊形态,《修辞学习》1997年第4期;
(22)“拔山扛鼎”解,《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
(21)“反书”、“变事”及“变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3期;
(20)先秦并列式连用词序的制约机制,《语言研究》1996年第2期;
(19)释空,《
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与
刘又辛先生合作,第二作者;
(18)语文版《古代汉语》文选注释疑误补订,《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17)先秦有四声新证,《
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
(16)词的相应分化与义分
同族词系列,《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4期;
(15)阴阳对转规律与汉语同族词研究,与刘又辛先生合作,第二作者,载《汉语史论文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
(14)释“曾”,载《汉语史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
(13)古代汉语分承现象简析,载《汉语史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
(12)说“转语”,《
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与刘世俊先生合作,第二作者);
(11)古汉语类课的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宁夏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10)释“方”,与
刘又辛先生合作,第二作者,《语言研究》1992年第2期;
(9)先秦形容词后缀“如、若、尔、然、焉”考察,《宁夏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2期全文转载);
(8)同源词·
同族词词族,《
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简论汉语同族词的类别及其特征,《
宁夏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收入1991年《中国语言学年鉴》);
(6)《
六书故》同族词研究述评,《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
(5)汉语音转同族词系统性初探,《
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
(4)试论
王念孙《释大》,《宁夏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3)反义
偏义复词与语言的禁忌和委婉,《语文》1987年6期;
(2)词义的反向双向引申与反义
同族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号)1987年第6期;
(1)“寒士”解,《阅读与写作》1987年第5期。
著作
《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
商务印书馆,2003年7月;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张博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月12月;
《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张博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月10月。
编著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学文萃》(词汇卷),张博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赵金铭主编,张博、
王建勤副主编,
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
《古代汉语》,主编。编者:张博、罗卫东、赵倩。(商务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总主编:赵金铭、
齐沪扬、范开泰、
马箭飞),商务印书馆,2008年6月;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论丛·词汇卷》,张博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获奖信息
“改革古汉语类课程的教学,注重能力培养”获1993年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
二等奖;
《简论汉语同族词的类别及其特征》1992年获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6年获国家教委授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张博 教授.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