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鹤岩(1921年10月8日—2005年12月19日),男,
锡伯族,辽宁开原人,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文化工作者。关鹤岩出生于一个锡伯族家庭,其
伯父关俊彦和堂兄关鹤童均为其家庭成员,对他的成长和音乐道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在1942年到
延安市参加西北文艺工作团,1948年创作了深受广大少儿喜爱的儿童歌曲《
丢手绢》(
鲍侃作词),此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关鹤岩在音乐领域的贡献不仅限于歌曲,还包括
歌剧和电影音乐的创作。他的音乐生涯中,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
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主席和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2005年12月19日,关鹤岩因病医治无效在
西安市逝世,享年85岁。
关鹤岩,于1942年8月到延安。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领导的
西北文艺工作团,先后为乐队演奏员和音乐创作员。文工团经常下乡宣传抗日及建设、保卫边区。参加过秧歌运动,下乡
庆阳市时,搜集陇东民歌近百首。大生产运动中,从上山开荒、播种锄草、收秋到背粮下山,参加了全部生产过程。
1945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自卫
解放战争。1948年秋调
延安大学文艺系为音乐教员。1949年5月西安解放,在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工作。军管结束后,在
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音乐科任副科长。1949年10月《群众音乐》创刊,担任主编。1950年秋,西北文代会召开,成立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西北区分会,当选为主任委员。1955年协会改为
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当选为主席。1956年考入
上海音乐学院,带职带薪,进修作曲。1961年兼任陕西乐团团长。1963年兼任
陕西歌舞大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83年兼任省文化局副局长。1984年省
文代会上被选为省文联副主席。任文联党组副书记。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四届常务理事。曾被
陕西省选为省级先进工作者、省党代会代表、省人代会代表、省、市政协委员、省音协及省文联名誉主席。
1994年8月,由关鹤岩参与创作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正式出版。这是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文件精神,以及在广大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陕西民族
民俗音乐资料的基础上,本着“质量高,范围广,品种全”的要求编辑成书的。陕西卷是全国各省、市分卷编辑的31卷中的1卷。此卷收入全省各县民歌1308首,论述陕西民歌背景(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和文字约十万余言。此项工作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是空前绝后、造福未来的工作。作为主编的关鹤岩,以及团结全体编委经过10余年的努力,终于完成编辑任务。编委全体受到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音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嘉奖。
1958年受国家委派,关鹤岩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在
波兰举行的国际现代音乐节——华沙之秋,历时半月,这是当时世界以12音体系为基础,用现代作曲技法所谱写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的大展览。回国后曾向全国音协理事会口头汇报,文字汇报曾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刷内部下发。1983年,关鹤岩作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成员,出席在朝鲜平壤由联合国科教文所属的世界音理会召开的第六届
亚洲音乐论坛及专题研讨会,就亚洲各国及地区的音乐进行研讨。会议期间,还着重观摩了
朝鲜歌剧、交响乐的演出,参观了音乐教育设施和音乐授课。1996年,国务院为表彰他在发展我国文学艺术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决定发给专家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并授于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