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乡地处陇西县西北部,东与
福星镇接壤,南与柯寨乡毗邻,西接
双泉镇,北连
渭源县,距县城56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11.8平方千米。
德兴乡境内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
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地势略为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点老东梁位于马家坪村,海拔2447米;最低点钱儿湾位于营门村,海拔2135米。
德兴乡境内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2℃,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25.8℃;7月平均气温25.2℃,极端最高气温37.5℃(1960年6月2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8.8℃,生长期年平均181天,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64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9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截至2011年末,德兴乡辖区总人口11527人,另有流动人口2337人,总人口中,男性6763人,占58.7%;女性4764人,占41.3%,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11523人;有
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4人,人口出生率0.5‰,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5.4‰。截至2018年末,德兴乡有户籍人口10999人。
2011年末,德兴乡有小学7所,在校生774人,专任教师8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62人,专任教师4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德兴初中,教育经费达407万元。
2011年末,德兴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乡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7个;病床100张,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756人次,住院手术321台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527人,参合率100%。
2011年,德兴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户,人数24人,支出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2户,人数2233人,月支出19.2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医疗救助39人次、支出18.5万元,比上年增长6.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5万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393人,参保率95.2%。
种植业北部以粮食作物为主,中西部以种植
阳芋、药材为主,乡党委、乡政府提出“基地求规模,项目增后劲,两洋(羊)添收入,劳务创品德,特色促发展,工作争一流”的思路,全乡基本形成了以李红路为主涉及全乡庙儿湾、齐家营、赵家营、营门、范家去、
护驾山、马家坪等村的万亩洋芋种植
周仲勋,年户均种植洋芋5亩左右,10亩以上种植大户占种植户的30%左右;形成了以
陇西县德鑫洋芋协会为主的产购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通过“企业+协会+农户”的动作机制,有效的促进了协会“内联农户、促农增收,外联市场、促农增效”的目的,年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协会每年贮藏鲜薯1万吨以上,为农户增加隐形收入1000元以上;形成了以营门、庙儿湾、赵家营等村为主的药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供销发展格局,户均年种植药材5亩以上,户均年收入10000元以上;形成了以齐家营、
阳山等村为主的以种草养畜、发展舍饲养殖为主的草畜发展格局,现建成标准化羊舍600多座,青贮池300多眼,养羊5000多头。
全乡途经县乡道路2条43.5公里:李红路途经全乡庙儿湾、营门、范家去、马家坪、齐家营5村全长28公里,受益农户涉及全乡28社1200多户6000多人;胡何路路途营门村全长15.5公里,受益农户7社270户1100多人。现有乡村道路74.4公里,村社道路157.9公里。其中乡村农二级道路三条:白杜路26公里,涉及全乡范家去、马家坪、齐家营3村19社520多户农户;黄阳路19.3公里,涉及范家去、赵家营、
护驾山3村17社420多户农户,该路2008年被县交通局列为全县重点标准化改建项目,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现正在铺砂扫尾;庙赵路5.4公里,涉及庙儿湾、赵家营2村8社160多户农户,该路2008年被县
交通局列为全县重点标准化改建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