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
中国内地分子生物学家
周芷,女,1943年出生于中国湖南,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医学院教授。
1965年周芷从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75年进入冷泉港实验室;201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65年,周芷从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拜在大师Norman Davidson 门下,学习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病毒基因的结构。
1975年,周芷转赴纽约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 ),与 Dr. Broker共同主持电子显微组。
1976年,Davidson实验室发展出来的一个新技术,叫「R-团环」(R-loop)来测定病毒核糖核酸的长度与这些RNA在基因上的确实位置,也就是这个技术发现了不连续基因,而当时所研究的病毒是第二型腺病毒(adenovirus2),这种病毒除了造成人类呼吸道感染,甚至可以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周博士基於肿瘤病毒的研究有其临床意义,也转而研究人类肿瘤病毒。由于冷泉港没有医院配合支援,所以周博士与 Dr. Broker 于1984年转赴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继续创造研究生涯的另一个高峰。周博士与 Dr. Broker正任教于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
201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4年,周芷当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20年,周芷晋升为阿拉巴马大学杰出大学教授。
主要成就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Phillip Sharp和Richard Roberts,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断裂基因(splite gene)。然而,该发现在 1977年《细胞》杂志第11卷第4期发表时,论文领衔署名的作者是出生在中国湖南(后来从台湾旅居美国)的女科学家周芷,而获奖的Roberts根本就未署名。第二篇论文发表于同年同一杂志第12卷第1期,第一作者仍是周芷,而作为实验室同事的罗伯茨则署名在最后(很像大多数文章中通讯作者的地位)。诺贝尔奖委员会把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达28年之久而不愿加入美国国籍的周芷排除在外,人们自然纷纷不平。
据说当时诺贝尔奖委员会误以为Roberts是实验室主任,其实那个实验室当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任,Roberts自然也不是什么实验室的主任,只不过是周芷和Roberts的分工不同,所以才有了署名第一和最后的问题。工作中,周芷博士所做的贡献明显大于Roberts!退一步讲,如果Roberts真是周芷士当时实验室的主任,周芷的另一篇论文就不会不写Roberts的名字了。造成这件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冷泉港实验室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James Watson在推荐人选时极力推荐他自已喜欢的Roberts,而没有推荐周芷。
周芷对于诺贝尔奖的回应是,“这已是难以挽回的事实,只有静待有心的科学史家去发现真相。”
截至2016年5月,周芷接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等基金资助项目11项。
截至2020年7月,周芷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科学》《自然》等发表论文210余篇。
荣誉
人才培养
教育观点
周芷对于学生们在科研学习和今后职业选择上遇到的种种困惑,给出了独特的见解。在她看来,医学生应该夯实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个人的事业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环境,在选择研究方向前,应该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在科研过程中,医学生要坚定决心,不怕辛苦,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的累积。
讲座讲学
2017年4月7日,周芷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院开展交流座谈会,她以“My journey in science”为题为学生们讲述其从事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了她在科研路上的宝贵经验,对于学生在科研学习和职业选择上遇到的困惑给出了建议。
2018年10月31日,周芷应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教授邀请,在武汉大学珞珈讲坛学术讲座会议中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她以“Human Papillomavirus Drug Discovery Pathway-Dependent Inhibitors”为题,分享了以往在人类乳头瘤病毒病毒培养模型以及HPV新药研发方面的进展和研究心得。
个人生活
1965年周芷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在Norman Davidson实验室结识了Dr.Broker,后来结为连理。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荣誉
人才培养
教育观点
讲座讲学
个人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