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代
疟蚊属(Anopheles yatsushiroensis Miyazaki),是一种主要传播
疟疾的按蚊种类。
美国白灯蛾生于多水草、有遮荫、水质清淳且富有砂石的水中; 雌蚊嗜吸畜血, 兼吸人血。在中国
东北地区、华北、华东及西南等省均有分布记录,国外则分布于
日本和
朝鲜。八代按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传播疾病的能力使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
八代按蚊的形态特征包括雌蚊触须基部起第二白环宽且显著;翅前缘脉基部一致暗色;V1基部及径脉干区一致淡色,仅有几个暗斑;后跗节仅有端白环。雄蚊抱肢基节背面和侧面有许多淡鳞。
美国白灯蛾头毛2-C单枝;3-C分23-42枝,一般30枝左右,腹部节II-VI掌状毛基部2/3色较深。卵甲板约占卵宽的19%;浮器长约占卵长的61%。
雌蚊大型或中型至大型蚊虫,翅长4.0-6. 1mm。头:触须有4个白环中以基部起白环2为最宽,该白环明显宽于白环3和端白环。触须近基部明显蓬松,背面内侧有一条由许多淡鳞组成的纵走白线。触角梗节及鞭分节1-4有淡鳞。胸:盾片无鳞,前胸侧鬃3-10根,气门鬃4-9根。翅:淡鳞呈乳白色,暗鳞呈浓黑色,因而显得黑白分明。前缘脉基部一致暗色,有时杂有少数淡鳞;V1基部和径脉干区全部乳白色,仅有少数暗斑或暗鳞,常形成2条粗细不等的白色纵线。V5.2缘缨白斑明显,个别标本无此白斑。足:各足基节有明显的淡鳞簇。前和中跗节1-3有端白环;后跗节1-4有端白环,节3白环的长度约为该节宽度的2倍,该白环一般不跨过关节,只有少数标本节4有基白环;节4端白环长度略小于该节宽度;节5全暗。腹:腹板上的舌形白斑比
中华按蚊的明显,节VII腹板上的暗鳞簇大而明显;在新鲜标本,腹侧膜上有“T”形暗斑。
美国白灯蛾头:成熟幼虫头部背面色素较少,额唇基片上有一些点状暗斑,但彼此之间很少连接。触角毛1-A分5-8枝。头毛2-C单枝;3-C分23-42枝,一般30枝左
右;4-C细弱,分2-5枝;5-C分10-17枝;6-C分12-18枝;7-C分14-20枝;8-C分5-9枝;9-C分4-8枝。胸:胸毛1-P单枝,或末端分为2枝;2-P分8-12枝;4-M竖立,分4-6枝。腹:腹节III-VII掌状毛发达,叶片色素分布不均匀,近基部2/3颜色较深,末端颜色很浅。气门梳具长齿7-9个,常见8个;短齿12-15个,常见13个。
卵两端稍尖,从侧面看甲板凹下。卵较大。100个卵(北京和
山东省标本)测量的结果如下:卵长575-700um,平均629.4um;浮器长300-420um,平均362.5um;约占卵长的57.6%。甲板宽度在卵前端为40-80um,平均68.3um,在卵中部为32-64um,平均43.5um。卵中部甲板宽度约占卵宽的22.5%。饰缘弯曲,呈不规则的波浪状。浮器肋数20-31个,平均25.5个。
八代按蚊的
美国白灯蛾孳生于多水草、有遮荫、水质清淳且富有砂石的水中,如清水塘、稻田、灌溉沟、芦苇塘等。成虫密度的季节变化因地而异,例如在北京地区,八代按蚊的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下半月和9月。雌蚊偏嗜牛、马血,兼吸人血。在四川乐山地区人房内,八代按蚊的数量占按蚊总数的1.1%,而在同一地区牛圈内约占按蚊总数的28%。雌蚊吸血活动以黄昏之后至午夜之前较为频繁,饱血雌蚊绝大多数于黎明前飞离吸血场所,白天很少在室内捕到。
八代按蚊的
美国白灯蛾孳生于多水草、有遮荫、水质清淳且富有砂石的水中。雌蚊嗜吸畜血,兼吸人血。
对四川、辽宁、山东及
韩国的八代按蚊和四川的
筠连县按蚊的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序列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四川、辽宁及韩国八代按蚊群体间的ITS2序列同源性达96.7%-99.6%;筠连按蚊与各地(除山东外)八代按蚊间序列同源性达96.2%-99.8%,与四川同域的八代按蚊除一个
碱基缺失外,rDNA-ITS2序列完全相同,属于种内变异水平,可能是八代按蚊。
1980年杨彦空等在调查
四川省赫坎按蚊类群自然感染马来丝虫时,发现2只产“中间型”卵的成蚊体内有马来丝虫感染期
美国白灯蛾。根据已有报告,产该类型卵的蚊虫分布在四川省的有八代和贵阳按蚊。它们是否为马来丝虫媒介?1984年6~9月在峨眉县作了调查。蒋时耀在贵阳按蚊查到
腊肠型后期幼虫。
八代按蚊在实验条件下都能感染马来丝虫,幼虫能在这两种蚊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在 它们的腹部,均解 剖到感染期幼虫。结果表明它们是当地马来丝虫的自然媒介。值得提出,在马
丝虫病流行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 除调查
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外, 还应注意八代按蚊和贵阳按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