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二公祠,位于
浙江省西湖区孤山东南麓的原孤山路1号、后孤山路5号,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曾有“苏白二公祠”的叫法。后经
杭州市市园文局文物处组织专家对“白苏二公祠”的名称进行考证,所有的史料都铁证:二公祠就叫做“白苏二公祠”,是为纪念
白居易和
苏轼对杭州的贡献,在
孤山南麓建造了“白苏二公祠”。2010年1月11日,经历2个月的整修后,西湖边白苏二公祠重新开放。
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年),“白苏二公祠”显得破旧了,于是,当年的
巡抚乌公提议复修“白苏二公祠”,道光十六年,“白苏二公祠”重修完成。
爱新觉罗·颙琰9年,浙江巡抚阮元在苏东坡专祠东侧拨地,建白文公祠。
白居易和
苏轼都是杭州的功臣,“白苏二公祠”这一叫法从建成那天到现在没有改变过,也许后人为了叫起来顺口而变成了“苏白二公祠”,但是并不能因为大家的喜好而轻易改动名称。
白苏二公祠,位于孤山东南麓的孤山路5号,
浙江省博物馆的东侧,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是杭州典型的祠堂建筑。一围院落,两侧厢房,三进屋宇;黑瓦粉墙,旧门古井,青石苔痕。
变体“廉”字上头仿佛一顶宋朝大小官员戴的长翅帽,下面一个“兼”字。“这样写廉字,正是‘为官需清廉’的涵义。”杭州岳庙管理处文物专家沈立新告诉记者,“廉的圆型背景板仿汉代规矩纹饰,寓意一面汉代古鉴,以镜鉴人。”
白苏二公祠前厅后厅两个主建筑,一般游客都认为应该
白居易一个展厅,
苏轼一个展厅。不过这祠堂有趣,二进前厅里,二公各占一半;而三进正厅里,干脆完全展示白居易生平。
三进正厅绘着一二十幅“
连环画”,记录白居易生平。其中西墙是“白居易守杭事迹图”,包括“千里赴任”、“倾听民声”、“筑堤兴利”、“刻碑立法”、“留俸归公”、“惜别
杭州市”、“吟咏湖山”、“浚治六井”。
“刻碑立法”说的是
白居易写就《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这是对西湖水保护利用的史上最早法规。
白苏二公祠原址上挖出来的古碑,上面就有记载。”只见拓片题为“重修西湖白苏二公祠记”,落款为“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六月湖董事章钱定王泰薰谨立石”,落款后面是当年的有识之士的捐款清单。新建的二公祠分前后两个殿堂,岳庙文保所保存的17块与“白苏二公祠”相关的石碑也将向公众展示,其中包括了四块
苏轼手迹的石碑,价值非常高。
《
西湖志》记载:“
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在平湖秋月对面,犹有白苏二公祠,以纪念这两位诗人
太守。
可惜的是白苏二公祠,因民国十六年,教育部在罗苑设立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因学生日多,校址不敷,该校便向
浙江省人民政府要求租用。经省政府委员会会议决议,准其租用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