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穗小(学名:Berberis dasystachya)是
小檗科小檗属的落叶灌木,高约2米,生长于山坡
灌木丛中和沟边。它的分布范围包括中国的
甘肃省、
青海省、
陕西省、宁夏和
四川省,海拔在1400-2800米之间。直穗小檗的花期在5-6月,果期在7-8月,花黄色,
浆果为红色的长圆状倒卵形。与之相似的是甘肃小檗(学名:Berberis kansuensisSchneid.),它是小檗科小檗属的落叶灌木,高达3米,分布于中国的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和四川。甘肃小檗的花期也在5-6月,果期在7-8月,花黄色,浆果为红色的长圆状倒卵形。
种拉丁名:Berberis dasystachya
maxim命名来源:[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3: 308. 1877]
Berberis dasystachya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Petersb. 23: 308, 1877;Fedde in Bot. Jahrb. 36 (Beibl 82) : 43, 1905; Schneid. in Bull. Herb. Boissier, (2) , 8: 262, 1908;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Pl. Wils. 3: 442, 1917; Ahrendt inJourn. Linn. Soc. Bot. 57: 1 84, 1961;
秦岭植物志1 (2): 323, 1974;湖北植物志1: 387, 图546, 1976;
河南省植物志1: 493, 图632, 1981. ——B. dolichobotrys Fedde in Bot Jahrb. 36 (Beibl. 82) : 41, 1901, syn nov.——B. kansuensis var. procera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e. Bot. 57: 1 83, 1961, syn. nov.
落叶灌木,高2-3米。老枝圆柱形,黄褐色,具稀疏小疣点,幼枝紫红色;
茎刺单一,长5-15毫米,有时缺如或偶有三分叉,长达4厘米。叶纸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3-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骤缩,稍下延,呈楔形、圆形或心形,上面暗黄绿色,中脉和侧脉微隆起,背面黄绿色,中脉明显隆起,不被白粉,两面网脉显著,无毛,叶缘平展,每边具25-50细小刺齿;叶柄长1-4厘米。
总状花序直立,具15-30朵花,长4-7厘米,包括总梗长1-2厘米,无毛;
花梗4-7毫米;花黄色;小苞片
披针形,长约2毫米,宽约0.5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披针形,长约3.5毫米,宽约2毫米,内萼片倒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基部稍呈爪;花瓣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全缘,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长圆状椭圆形腺体;
雄蕊长约2.5毫米,药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1-2枚。
浆果椭圆形,长6-7毫米,直径5-5.5毫米,红色,顶端无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6月,果期6-9月。
产于
甘肃省、宁夏、
青海省、湖北、
陕西省、
四川省、
河南省、
河北省、
山西省。生于向阳山地灌丛中、山谷溪旁、林缘、林下、草丛中。海拔800-3400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
医药:《藏标》。【藏药】给尔驯:茎和根的内皮用于
痢疾,
尿路感染,肾炎及疮,
结膜炎等《藏标》。吉尔:花果、枝杆皮治疗
消化不良,
腹泻,眼痛,关节痛,
淋病,
遗精,白带等症《青藏药鉴》。吉尔哇:皮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淋浊,遗精,白带,陈旧热病, “黄水”病,眼疾,全身疼痛,关节痛;茎干、枝烧灰治
鼻疽;花治腹泻,血症;鲜花汁滴耳、眼,治
中耳炎,眼疾;果实用于腹痛,消化不良,腹胀,痢疾《藏本草》。
医药:根皮(黄刺皮)、茎内皮: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泄泻,
痢疾,黄疸,
带下病,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