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庄村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司家庄村
司家庄村坐落在古都咸阳市的北原上,为近代各处逃难流离之人聚居所形成的村落。司家庄村建村历史约有一百多年,村中共有五十余户二百余人。村落地处周陵古镇东北,与底张湾毗邻,四围有连绵雄伟的西汉墓葬群,古称“五陵”,白居易琵琶行》有言: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足见繁华一时。司家庄村历经近现代历史变迁,过往故事数不胜数。
司家庄村又名葫芦村,村中家家户户都种有葫芦。葫芦,有“福禄”之意,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情介绍
大风起兮云飞扬,当历史的滔滔长河毫不留情地席卷了我们的记忆,我们唯一可以寄托情思的就是脚下这片默默无闻的土地,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辉煌与荣耀,泪水和欢笑,它总能在我们迷失的时候为我们指引方向,它总能在我们绝望的时候带给我们希望,所以,当这片土地的存在感快要被当今的各种潮流冲散时,我们必须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为了它,也为了我们。
光绪二十六年冬月,那是一个飘着雪花的日子。一个湖北西的少年在呼啸的北风中最后望了一眼凋敝破败的古寺,娘娘山上的古寺是乾隆所建,百余年间住进了许多和尚,也逃走了不少的和尚。而这时,在多年天灾饿遍野的末世,少年只好放弃空无一人的古庙,踏上一段未知的旅途。
听人说关中年景还算不错,少年就顺着一位老者所指的方向辗转流离到了那片埋着无数皇帝的地方——咸阳市。古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乱世又怎么会有一个像世外桃源的地方,少年饱经挫折之后终于在一家地主家拉起了长工,日子自然是过得很苦了,但能有一个安身之所少年已经不敢再去奢望什么。
日子如流水,转眼间少年就已经二十出头,地主家的小姐久居闺中,常常偷偷拉着少年聊天解闷,这姑娘渐渐地竟然对少年暗生情愫。正所谓十四盘头,十五上楼,十六抛绣球,抛绣球没有,但地主很快就给姑娘定下了一门亲事,临上轿子前姑娘大哭了一场,一个月后死在了婆家。少年虽不是情痴,但睹物伤情的心人人都有,所他便辞了东家,走到另一处地方盖了间草屋,那处地方在咸阳市东郊上,当时还十分荒凉,不过已经有几户人家在这地方落了户。少年跟一个手艺人学了弹棉花的手艺,娶了了一个身体壮实的女子生了几个儿女,日子也就渐渐安稳了下来。
二十余年后,少年夫妇已是人到中年,夫妇俩克勤克俭攒了百余亩田地,儿女也都长大成人。这时陆陆续续逃难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几个先到此地的人家就开始商量起建村的事情来。于是有人就说叫“司家庄”吧,其余人也都纷纷符合,因为最先来这个地方的人家就是姓司,这样起名字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司家的老先生却提议说叫“司陈庄”,理由是陈家(也就是少年家)已经成了村中大户,村中一半的耕地都是他们家所有,况且陈家财主(也就是少年)为人敦厚仁义,平时没少帮助过后来的难民。然而最后陈家财主还是拒绝了这个善意的举动,他觉得叫“司家庄”就很好。
解放前夕,陈家财主不留遗憾地过完了他的一生,把偌大的家业留给三个正直壮年的儿子。再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土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这些就不是陈家财主所能预料到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穿过这一个风云剧变的年代,一切都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后辈们将踏着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进,为了每一个值得拥有的明天,为了每一个值得珍惜的事物而不懈地努力。
未来,不仅仅是司家庄村的未来,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人们,会把这里的记忆和感动带向未来,并且,为拥有它而无比欣慰。
建制沿革
清末至近代各地难民聚而成村,因司姓先到于此地故名司家庄,建国后并入南贺村生产大队,后又自立为村,故有人曾提议改村名为司南,但未能实行。
行政区划
陕西省渭城区周陵镇下辖村
地理环境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属关中地区,为黄土高原上较为平坦广袤的区域;
自然资源
以水蜜桃,苹果香梨葡萄等水果闻名乡里;
人口民族
228人,均为汉族
政治体制
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概况
农耕为主,兼有打工及个体经营,温饱不足为虑;
社会事业
新农村建设;
历史文化
汉唐旧土,古韵长存;
风景名胜
刘欣刘欣义陵,董贤墓;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村情介绍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政治体制
经济概况
社会事业
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