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一时期,景德镇经历了制陶和原始瓷器或早期瓷器的阶段。到了唐代,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时景德镇出现了两个很有名的制瓷工匠,一个叫
陶玉,一个叫
霍仲初。唐朝初年,陶玉载运自己制作的瓷器进入当时的京都长安。由于所制作的瓷器素润莹洁,酷似玉器,因而被称为“假玉器”,在
长安市场很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霍仲初所制的瓷器瓷质细腻,莹缜如玉,人称“霍器”。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渊专门发布诏令,要陶玉、霍仲初等制作瓷器进贡给朝廷。
五代十国时
景德镇市的制瓷业亦具有相当的规模。从考古资料看,当时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市区和
浮梁县境内的
南河、东河一带出产
瓷石矿的山区,其中以湖田古窑最为著名。五代时景德镇的产品主要有青瓷和白瓷,它们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景德镇的瓷器。经测试分析表明,瓷器的质量接近或达到了现代瓷的标准。五代景德镇青瓷胎、釉与造型酷似当时的越窑瓷。白瓷瓷胎洁白致密,透光度良好,是南方窑场烧造的质地最优的白瓷产品。我们可以从五代
南唐的帝陵中出土的
景德镇市白瓷看到当时景德镇的产品已引起王室贵族的兴趣。尽管那时景德镇生产的青瓷比不过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白瓷比不过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但他比较成熟的制瓷技术和相当的制瓷业规模,为景德镇瓷业在宋代的繁荣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景德镇这一千古流传的名称诞生于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国瓷器制造业大发展的时期,是一个瓷的时代。当时,全国名窑辈出,南方和北方同时繁荣,并各擅其长,形成了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均窑为代表的五大名窑。出于竞争的目的,各地纷纷发明和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形成各自的特点,少出了不同风格的产品。同时,各地的窑场在技术上又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使新的制瓷技艺以极快的速度得以传播。
随着宋室南渡,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
景德镇市,使得景德镇能够吸纳和兼容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迅速提高制瓷技术,加速制瓷业的崛起。凭借着兼容和创新精神,景德镇在
五代十国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在宋代创烧了名扬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青白瓷成为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单一品种。青白瓷釉色纯正,清白淡雅,明澈光润,说他是青瓷又青中显白,说他是白瓷又白中泛青,胎体质坚细白,温润如玉;器壁刻有花纹,构图精巧;体薄透光,在光照下可以从北面透见花纹;造形挺拔秀丽,玲珑剔透,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它一经问世,就立即和当时中国其他名窑一争高下,与北方的定窑、南方的龙泉窑等所生产的瓷器一起,并称宋代六大瓷系,
景德镇市瓷窑从此开始身于中国名窑之列。
青白瓷对江南地区瓷窑影响很大,当时出现了不少模仿景德镇青白瓷的瓷窑,共8省34个县,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青白瓷系是江南地区两大瓷窑系之一,影响面很大,据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有着“冰肌玉骨”之誉的青白瓷,引起了
赵恒的极大兴趣,宋
景德年间(1004—1007),宋真宗下令将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瓷器一时风靡天下,为各地纷纷仿效。此后
景德镇市声明鹤起,而昌南之名逐渐被人淡忘,朝廷根据既成事实,正式将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