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龙华山,位于
湖南省长沙县
金井镇与浏阳市社港镇的交界处,海拔604米,为长沙县境内第一高峰,其最高峰龙头尖为长沙、
平江县、浏阳三县(市)鼎足之地。史书记载,龙头尖原名瑞云峰,为三县山脉之始祖,故又称其为少祖山。
龙华山起源于
罗霄山脉主脉,沿金井镇自北、向东、往南绵亘起伏,为相邻三县的天然屏障。
龙华山的历史悠久,自
唐朝以来,佛家、
道教就仰其峰高锦秀,均造寺庙于峰峦,结缘该山之灵气,先后建起了五座
庙宇。
龙头尖上五座庙宇中,其顶峰大庙为全石料建筑,没有砖瓦木等器材,始建于唐代,中殿保持至今。明朝
武当山张三丰道人第三代弟子吴道人曾游方至龙头尖,俯仰群山,被其深壑仙禽互语、山巅奇兽跻攀所触,即在石庙中修起了太上老君、
元始天尊、
通天教主等三尊石像,开辟了龙华道教庙堂,尔后僧道围绕该庙四周各建一庙宇,供奉了佛教、
观世音、
真武大帝以及
包拯等神像。由于历代道士、僧人和地方群众的不断兴工建设,即形成了长、平、浏三县(市)边寨道释两大宗教的活动中心。五十年代由于破除迷信,龙头尖的
庙宇均被拆除,唯有顶峰石庙因建筑坚固无法拆卸而得以保存。九十年代,僧尼在该峰又恢复新建了一座观音庙。
坐落于龙华山峰之腰,井深不过80厘米,但一股若碗大的龙华清泉一年四季潺潺流淌,不曾枯竭。其水质还通过了机构检测为
湖南省最佳饮用纯净山泉,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用的矿物质。相传龙华龙泉以前还有三井争雄之说,首井位于高峰,其二位于半山腰,其三位于山谷,三井一线。水质同流,大小一般。
坐落于龙华峡谷口,潭面丈许,中有一深不可测之眼,传言人们曾结九丈之绳测量,仍未着底,该水眼传说与隔山的炉锅水相通,如遇百年大水,该潭眼有一股清泉冲天而起,浪高丈许,平坦仅有清泉流淌,故名卧龙潭。
传说三国时,虎将
关羽战长沙,猴王传授刀法时,其坐骑赤兔马偷闲云游龙华山水,曾在其溪涧一岩石上留下了深若半寸的蹄印。
位于龙头尖顶峰,传说张三丰谪传第三代弟子吴正缘道人曾闭关打坐于该石上修炼三年,欣然释化成仙,其在打坐的方石上用手刻下了定心石三字,该石平面大若
八仙桌面,现深埋于峰上,双江
吴姓族谱曾有此记载。
经考查相传始建于
唐朝,石墙、石领、石梁、石门、石瓦,重修于民国年间,该庙全部为石料建筑,中堂保持至今,堪为古代建筑一绝。该庙旁一株天顶刺(又名天灵刺)灌木为稀世珍贵树,传说该树有300多年,主干粗大,直径50厘米,若大的龙华群山谨此一株,既有祛风除湿之药用功能,又是稀世奇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湘鄂赣游击大队曾在龙华设立了一秘密哨所,建国后该遗址于50年代至60年代一直为
长沙县人武部启用,作为长沙县战备防空哨所。
该路沿龙华水库盘旋而上,立于峭壁悬崖之上,北通
平江县城,修建于1986年,现已建成了水泥路面。该路于1999年因其地形险要,道路曲折,上傍龙华高山,下临龙华水库深渊,被国际
汽车大赛看重,用于湖南段的参赛车程。
座落于龙华山峡谷之中,修建于1976年,库容为500万立方,水库大坝全长1500米,为长沙县所有水库坝堤最长的一座水库,该库上游有螃蟹洞小Ⅱ型水库一座,往南有白华水库小Ⅱ型水库1座,即围绕龙华山有三座中小型水库,皆因其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数千亩的积雨面积。
搞日战争时期,曾有一架参加抗日的
美国飞机不幸在龙华山上空失事,毁于龙华山,为纪念该事件,在飞机残体所在地,命名为飞机坡。
坐落于龙华山下,始建于
唐朝,其遗址依在,当代僧人正在不断恢复,已建成了该寺的
大雄宝殿。
九十年代末,当地群众在龙华山下修建了包公殿。该庙的
包拯神像为原浏阳赤马殿之神器,传言已有上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