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凤山旅游区
位于福建泉州的AAA级旅游区
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位于安溪县境内,是一个集茶文化、寻根觅祖、宗教朝圣、强身健体、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六大旅游产品体系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城郊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A级旅游区。
主要景点
古称清溪城隍庙,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位于县治东 (即今小东街)。为全全省较早创建的福建都城隍庙之一,素有“八闽第一,五邑无双”美誉,自清代台湾省传衍,至今分炉已达222 座之多,目前海内外分炉三百多处。安溪城隍庙历尽沧桑,几经迁建: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景泰二年(1451年)邑令谷廷怡、吴英修,典史蔡珍建后堂三间;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邑令殷骛、邑尉邹奇重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邑令蔡常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邑令谢宸荃重修前后殿宇;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邑令戎式弘重修,邑令曹续修;康熙五十四(1715年)邑令曾之传新建后堂住持丈室;乾隆十年(1745年)邑令何隆遇铺拜亭前石坪;乾隆二十年(1755年)邑令庄成重修;民国三十年(1941年),国民兵团派兵驻庙,伯主正身及副身等被迁出,暂奉祀于北街隘子头民舍,其余神像被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官方基建,隘子头城隍临时庙宇又需拆迁,后于北门桥边再建一临时庙宇;1953年伯主正身迁入东岳寺东厢奉祀;1966年东岳寺拔充别用;1985年,伯主神像迁在东岳寺檀祠奉祀。1990年新加坡侨亲陈美英女士倡议依照原庙形制择地独资重建城隍庙,定东岳寺东侧为新庙址。三进殿宇完工之后,又有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及杨桃园城隍庙联谊会捐资续建四、五两进殿宇。继而再有诸多善信有识之士捐建其他设施。新庙重建工程于1992年完工。城隍新庙与东岳寺并肩联臂五进殿堂,顺山势递升。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穿斗式,面宽、进深各五间,前有拜堂,所立的一对辉绿岩龙柱,出自前代名匠,原为旧庙所立。庙内诸神均仿旧庙体式。正副三尊城隍神像均坐正殿,八爷、九爷伫立两旁。第三殿供奉镇庙城隍公及其夫人。第四殿供奉千手观音十八罗汉、两侧分别有十八地狱和二十四孝石雕像。第五殿供奉三世尊。这里是比较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庙宇,其现象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由于泉州市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多教传入,故形成多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
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凤城镇北面凤冠山。建于1958年5月。石构,平面方形,由碑座、碑身、碑顶等组成。碑座束腰,碑顶作四垂檐式。通高7米,四周环绕平座栏杆。坐北向南。碑面阴楷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左右分别镌刻朱德、邓子恢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英名不朽浩气长存!”背文记述: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李实、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陈凤伍、二支队支队长李世全、官彭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傅有智等12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1985年10月21日,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溪)南(安)同(安)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龙门乡龙门圩尾,石花山顶。建于1990年间。石构,平面方形,碑座二层,碑顶作四垂檐。通高约3米多,四周环绕平座石栏杆。坐东南向西北。碑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座镌刻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安南同特支书记林师柴、共青团书记王安居、农会主席林文斧等28位革命烈士英名。
郭节烈士纪念碑 位于魁斗乡溪山村佛子格山顶。1993年建,郭节(1906—1932年),原名郭云浓,是中共安南永边区党的创始人之一。民国21年(1932年)4月间被捕壮烈牺牲。
优惠信息
2020年2月,安溪凤山旅游区推出对全国医护工作者的免费或其他优惠政策。
目录
概述
主要景点
优惠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