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樱
蔷薇科樱属植物
垂枝樱(李属 subhirtella var.pendula Tanaka),蔷薇科李属,落叶大乔木,高25M,大枝横生,小枝直立或下垂。叶有柄互生,长椭圆形,先端有细长尖,基部楔形,缘具锐尖锯齿,长4-9CM,宽2-4CM,幼叶、成叶具软毛,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叶先于花早出。花淡红白色,由数枚花组成伞形花序花梗长,萼及花柱被毛;萼筒状,上部五裂,花瓣5,凹头,水平展开,雄蕊多数,雌蕊1枚。
形态特征
乔木,高3-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色,嫩枝绿色,密被白色短柔毛。冬芽卵形,鳞片先端有疏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有细锐锯齿和重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或中脉伏生稀疏柔毛,下面淡绿色,伏生白色疏柔毛,脉上尤密,脉间以后脱落稀疏,侧脉直出,几平行,有10-14对;叶柄长5-8毫米,被白色短柔毛;托叶褐色,极狭窄,呈线形,比叶柄短,边缘有稀疏腺齿。花序伞形,有花2-3朵,花叶同开;总苞片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外面疏生柔毛,早落;花梗长1-2厘米,被疏柔毛;萼筒管状,微呈壶形,长4-5毫米,宽2-3毫米,基部稍膨大,颈部稍缩小,外面伏生白色疏柔毛,萼片长圆卵形,先端急尖,有疏齿,与萼筒近等长;花瓣淡红色,倒卵长圆形,先端下凹;雄蕊约20;花柱基部有疏毛。核果卵球形,黑色;核表面微有稜纹;果梗长1.5-2.5厘米,被开展疏柔毛,顶端稍膨大。花期4月,果期6月。 
分布范围
原种产于日本。 
生长环境
喜光、喜温、喜湿、喜肥的树种,适合在年均气温不低于10℃,冬季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0℃的地方都能生长良好,正常结果。若当地有霜害,园地可选择在春季温度上升缓慢,空气流通的西北坡。考虑到樱树根系分布浅易风倒,园地以在不受风害地段为宜,土壤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佳。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保水力较强的砂壤土或砾质壤土上栽培。在土质粘重的土壤中栽培时,根系分布浅,不抗旱,不耐涝也不抗风。樱树对盐渍化的程度反应很敏感,适宜的土壤pH值为5.6-7,因此盐碱地区不宜种植樱树。 
栽培技术
栽种
栽植前要把地整平,可挖直径宽0.8米乘以深0.6米的坑,坑里先填入10厘米的有机肥,把苗放进坑里,使苗的根向四周伸展。樱花填土后,向上提一下苗使根深展开,在进行踏实。栽植深度在离苗根上层5厘米左右,栽好后浇水,充分灌溉,用棍子架好,以防大风吹倒。栽种时,每坑槽施腐熟堆肥15千克-25千克,7月每株施硫酸铵1千克至2千克。花后和早春发芽前,需剪去枯枝、病弱枝、徒长枝,尽量避免粗枝的修剪,以保持树冠圆满。 
浇水
定植后苗木易受旱害,除定植时充分灌水外,以后8-10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潮湿但无积水。灌后及时松土,最好用草将地表薄薄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在定植后2-3年内,为防止树干干燥,可用稻草包裹。但2至3年后,树苗长出新根,对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则不必再包草。浇水根据降水情况和土壤情决定,一般与施肥相结合。应充足而不过量,以水控树,以水调肥。一年应浇3-4次水。有节水设施的进行可控滴水灌溉,利于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水利用率。 
施肥
樱花每年施肥两次,以酸性肥料为好。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饼、鸡粪和腐熟肥料等有机肥;另一次在落花后,施用硫酸、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等速效肥料。一般大樱花树施肥,可采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树冠:正投影线的边缘,挖一条深约10厘米的环形沟,将肥料施入。此法既简便又利于根系吸收,以后随着树的生长,施肥的环形沟直径和深度也随之增加。樱花根系分布浅,要求排水透气良好,因此在树周围特别是根系分布范围内,切忌人畜、车辆踏实土壤。行人践踏会使树势衰弱,寿命缩短,甚至造成烂根死亡。 
修剪
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长枝、重叠枝及病虫枝。另外,一般大樱花树干上长出许多枝条时,应保留若干长势健壮的枝条,其余全部从基部剪掉,以利通风透光。修剪后的枝条要及时用药物消毒伤口,防止雨淋后病菌侵入,导致腐烂。樱花经太阳长时期的暴晒,树皮易老化损伤,造成腐烂,应及时将其除掉并进行消毒处理。之后,用腐叶土及炭粉包扎腐烂部位,促其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保花
7-8月为樱花芽分化集中期,通过合理树体结构,增加通风透光,提高叶片光合效能。通过拉枝开张角度、摘心、扭梢、适度干旱等技术措施,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为花芽分化提供充足的营养。晚霜冻是花期的主要危害,采用烟雾法,喷水法,喷保花剂等办法减轻危害。花期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田间气温变化。 
主要价值
为著名的早春观赏树种,在开花时满树灿烂,但是花期很短,仅保持1周左右就凋谢,适宜种植在山坡、庭院、建筑物前及园路旁。该种在日本栽培广泛,也是中国引种最多的种类,花期早,先叶开放,着花繁密,花色粉红,可孤植或群植于庭院,公园,草坪,湖边或居住小区等处,远观似一片云霞,绚丽多彩,也可以列植或和其他花灌木合理配置于道路两旁,或片植作专类园。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