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花草
禾本科隐花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隐花草(学名:Crypsis aculeata (L.) Aiton)是禾本科隐花草属下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须根细弱。秆平卧或斜向上升,具分枝,光滑无毛,高5-4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松弛或膨大;叶舌短小,顶生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扁平或对折,边缘内卷,先端呈针刺状,上面微糙涩,下面平滑,长2-8厘米,宽1-5毫米。 [5]
圆锥花序短缩成头状或卵圆形,长约16毫米,宽5-13毫米,下面紧托两枚膨大的苞片状叶鞘,小穗长约4毫米,淡黄白色;颖膜质,不等长,顶端钝,具1脉,脉上粗糙或生纤毛,第一颖长约3毫米,窄线形,第二颖长约3.5毫米,披针形;外长于颖,薄膜质,具1脉,长约4毫米;内稃与外稃同质,等长或稍长于外稃,具极接近而不明显的2脉,雄蕊2,花药黄色,长1-1.3毫米。囊果长圆形或楔形,长约2毫米。
栖息环境
隐花草为一年生专性盐生植物,是中国中温和寒温气候区碱土的一种适生植物。它生长的土壤无论是粘土、壤土、砂土、砾石土、褐土或冲积土,只要pH值在8.5-9.5之内均适生。主要分布在内陆的碱土和盐碱土上。例如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中游两岸以及许多盐碱湖的边缘,都有分布。在碱土区,这种植物—般只分布于局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在荒坡草地、疏林下、灌丛中,地边,田埂、路旁等较干旱的地方,则很少有生长。一般与它生长在一起的植物,都是些湿润土壤的盐碱土植物或耐盐植物,最常生长在一起的有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 sibirica),海乳草(Glaux maritima)、两栖蓼(萹蓄属 amphibium)、(稗属 cruogalli)、芦苇(芦苇属 arstralis)、刚毛荸荠(荸荠属 valleculosa)、小灯芯草(Juncus bufonius)、盐地碱蓬(Suaeda 欧芹)等。隐花草以有性繁殖为主。
分布范围
隐花草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甘肃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新疆、安徽省诸省区;欧亚大陆寒温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隐花草一般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在中国滨州市黄河背河洼碱地,5月20日为营养期,6月20日开花期,7月20日为再生期,8月20日为成熟期。
主要价值
隐花草为盐碱土指示植物。适口性较好。放牧家畜常先采食隐花草,然后采食同群落的其它牧草。据对放牧羊群的观察,隐花草一次放牧的株丛采食率为81%,仅次于獐毛(84.5%),优于菵草(79%)、刚毛荸荠(55%)、小灯芯草(51%)。山大滨州黄河背河洼碱地,7月份花期每公顷产草量3600千克,8月份再生草达1500千克,2次合计每公顷为5100千克。一年可割收2-3次。牧草干鲜比为1:2.5-1.3。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主要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