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贤
清代潮州总兵
赵国贤(?—1911),字孙良诚,河南项城人,任潮州市总兵,辛亥时被国民革命军击毙于潮州。
正文
赵国贤(?—1911),字良臣,河南项城人。小时候靠为别人佣耕为生,他堂兄赵芳当时 是袁保恒家里的管帐先生。堂兄约国贤也去袁家打工,让他负责到乡下催租。
国贤能吃苦耐劳,很得袁保恒的信任。闲暇时候,堂兄与他谈论兵法将略,他都能听懂,并且产生了从军的念头。
据民间传说:袁世凯当上内阁总理大臣以后,个别项城市老乡就进京找他,想谋个一官半职。这天,来了三个自称是河南项城的人。袁世凯听他们说话,清一色的项城口音,可问到项城的风俗民情,却支支吾吾,躲躲闪闪。袁世凯知道社会上流传有“学会项城话,就把洋刀挎”的说法,表面上装做很客气的样子,推荐三个“项城老乡”到皇上招纳贤士的“聚贤堂”考试。谁知他们一看考题,个个傻了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正在这时,门外又来了一个名叫赵国贤的项城人,此人身强力壮,站在那里,好似一座黑色的铁塔。他拿起考卷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纸上的考题是:“外甥给老爷拜年,回来时拿点什么?”只见赵国贤不卑不亢地说:“这有何难,拿个枣山馍就是了。”袁世凯一听,开怀大笑:“着哇!我们项城市有‘外孙搬他姥姥家的枣山,日子越过越暄’的风俗,你答的对!”接着,他命令把三个假项城人拉下去痛打一顿,驱赶出城。赵国贤力大如牛,袁世凯就留他这位老乡当了贴身保镖。其实,赵国贤投奔袁世凯远在此前。
光绪七年(1881),袁世凯准备去山东省投奔吴长庆,赵国贤就恳求他也带上自己,一同投效庆军
第二年(1882),朝鲜发生内乱,吴长庆督师赴朝鲜,任用袁世凯为“军祭酒”(相当于营务处的参谋),赵国贤也随同去了朝鲜。后来吴长庆回国,袁世凯被留戍朝鲜,赵国贤就直接留在了袁世凯帐下。
光绪十年(1883),朝鲜右相洪英植在日本人支持下,占据王宫,挟持了一班大臣。袁世凯当机立断,率部下一举攻进王宫,成功营救出了朝鲜国王和被挟持的大臣。朝廷论功,赵国贤因平乱作战勇敢,被任用为“把总”(武官职务,位次于千总)。袁世凯任清朝朝鲜通商全权大臣后,赵国贤也因积累的战功而被提拔为守备加都司衔。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赵国贤才随同袁世凯回国。
小站练兵时,赵国贤任右翼第三营左队领官;袁世凯率领定武军出任山东巡抚时,赵国贤为行营中军兼带左队。义和团运动中,山东省境内只有袁世凯的七千武卫右军,地广兵单,多靠赵国贤打仗身先士卒,平时与士兵同甘共苦,往往能以少胜多,才先后平定了七十多股义和团和骁匪马贼,保持了山东境内的安定……赵国贤“战功卓著”,升为参将并加副将衔,后又因功实授副将加总兵衔。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北洋政府大臣,赵国贤跟从他到了直隶,成了督标候补。这期间,他多次率兵平定匪乱,又先后被任命为“简放总兵”、“帮统、统领新练左军兼带左营”。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1903),赵国贤出任广东潮州镇总兵,兼统领“宿卫营”(皇宫警卫营)。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国贤任统制。十月,第六镇归陆军部统辖。
袁世凯主政期,认为赵国贤很会管理军队,就任命他以潮州镇总兵的身份,兼统左路巡防营的五个大营。
辛亥年(1911)秋,“辛亥革命”爆发,一时天下响应。潮州人也在汕头市建立了“军政府”,筹饷募兵,准备起义。赵国贤听说后,只身匹马去汕头劝说“军政府”放弃起义,没有成功。他就天天与潮州市太守陈兆棠,一起筹划防守办法。后来潮州在国民革命军攻打下,弹尽粮绝,外援无望,据说城内还有了革命军的内应,赵国贤知道已经事不可为。九月二十二日深夜,他乘家人熟睡的时候,面向北方磕头说:“臣以一介武夫受恩深重,待罪海疆二载,于兹力尽声嘶,外援不至。死不足惜,但苦吾民耳!”说完,就上吊自尽了。第二天,潮州城被革命军攻陷,太守陈兆棠也被杀死。朝廷得到禀报,赠赵国贤“太子少保”,谥号“忠壮”,依提督阵亡标准抚恤。
事迹散见于《清史稿》。宣统三年《项城县志》有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