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须寺,位于
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城西北方,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庙群之一,是康藏地区最大的黄教寺院。
该寺建于清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距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传说该地曾有7户从蒙古流浪来的人家,其中有位名叫所巴下色登的人想在此地建寺,便派呷举·洛绒曲登去
德格县找土司曲吉,登巴泽仁要求准予建修寺庙。这一请求获准后,所巴下色登正式委任呷举·洛绒曲登为寺庙主持,为纪念所巴下色登建寺的功绩,故名色须寺,意为他创建的。
色须寺占地约70亩,有大小房间1000余间,其中有较大的经堂5所,转经堂2个,寺内珍藏有各种镀金佛象万余件。经堂内的铜塑镀金
强巴,是国内罕见的第二大佛像。全寺房屋建筑均系土木结构,多为两层楼,富有民族特色,外面红墙砌筑,里面圆木纵横,不但绘有各种神佛图画,木头上也刻有各种精美图案,是本地群众朝佛的主要寺庙,也是附近小寺庙学习和景仰的大寺庙。
色须寺“极乐世界经堂”中建有“极乐世界坛城”,经堂中供奉的以弥陀佛像为主体的群佛像1151尊,其中最大的3尊是西方三圣,高3米,铜质镀金像已由神州市一居士出资塑造。其余的大、中、小型佛像也已由四众弟子量力出资塑造。修建经堂、坛城、佛像,为使前来修行的四众弟子身临其境的观想、修习、了悟,以至最后得到
接引佛的接引,能证入到极乐世界中得以最终
禅定:解脱生死,突破轮回。色须寺位于青、藏、川交界处的
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瓦土乡,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该寺现有1300多名僧众,由100多个寺庙组成。它不仅是甘孜州规模最大的寺庙群,同时也石渠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而且还是
康巴藏区唯一有资格授予“格西”学位(佛学博士)的佛学院。“色须”意即“戴黄帽子的部落后裔”,石渠这个名称就是它的译音。
赤巴仁波切16岁时在德格法王丹巴才让的转世——堪布图登昂翁座前剃度并受沙弥戒;18岁被许多大活佛同时认定为第七世色须寺本仓活佛的转世灵童,并于次年担任色须寺第37任总法台,掌管附属60多座寺庙的教务工作;20岁在堪布图登昂翁座前受具足戒。
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于1995年正式颁发转世活佛证书,并为他举行了座大典。
1995年开始,赤巴仁波切决定在该寺举办雪域祈愿大法会,祈求佛法昌荣、国富民强、风调雨顺、民族团结、世界和平。1998年,
竹清嘉措仁波切第一次盛情邀请了全国各地近百名汉地居士参加法会,一起齐诵50亿遍六字大明咒、10亿遍圣妙吉祥真实名经、50亿遍普贤行愿偈。在仁波切的慈悲善巧之下,色须寺于2000年建成了一座藏地前所未有的极乐世界经堂。
该寺现有1300多名僧众,在现任主持赤巴仁波切的带领下,寺院管理井然有序,戒律严谨、精严修持、僧才辈出,至今仍有许多僧众在闭关静修。2005年七月,本寺
杭州佛学院的学僧们在全国
藏传佛教高级佛学院的考试中囊括了前四名。
该寺近年陆续创办了藏医院、老人院、西康慈善会、希望班、孤儿技术学校(在建)等。为当地政府解决了大部分社会福利问题,为
藏族百姓带来了生活的福音。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色须寺900多名僧众在玉树地震发生后,赶到灾区先后救出700多名幸存者。4月23日,
石渠县色须寺活佛赤巴仁波切代表色须寺近千名僧众将原本用于建造佛殿的款项共计1100万元人民币以及价值120万元的生活物资捐给玉树地震灾区。
闻名遐迩的雪域名刹色须寺,创建于清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位于中国
四川省石渠县城约10公里处瓦土乡,是
甘孜藏族自治州最大的寺庙群,是石渠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石渠是一个宗教氛围很浓的地方,尤其是牧区藏民信教程度更深。全县有黄教、白教、红教、茬花寺庙共46座,其中又以色须寺规模最大,最为知名。色须寺里供有
藏区第二大铜塑镀金
弥勒佛(仅此于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而且是
康巴藏区唯一有资格授予“格西”学位(相当于佛学博士)的格鲁派寺庙。“色须”意即“戴黄”帽子的部落后裔,据说石渠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读音演变而来。
色须寺的镇寺之宝,是
宗喀巴的牙
舍利塔。传说宗喀巴的牙齿现存3颗,色须寺保存的是其中最大的一颗。而远在康藏地区的色须寺所以有此殊荣,是因为它的第一位法台,乃宗喀巴大师的善首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