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经(1906~2008年),教师和中国画家,男,别名雪笙,字绿,
壮族,1906年12月12日出生于
鹿寨县中渡镇一个小商家庭,排行第四。潘文经先生一生热爱教育和
中国画艺术,他自撰的对联“精心栽桃李,奋笔写梅樱”概括他一生所爱的两件事,教书与作画。退休后进入他美术创作的黄金时期,画风成熟,中国传统文人书卷气益重,佳作频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潘文经幼时初入私塾,新式小学兴起后接受现代教育,1921年毕业于中渡县立两等小学。小学毕业后于1926年春前往
桂林市求学,考入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小学教员师范讲习科(两年),后又继续在该校的后期师范(三年,相当于大专)学习。1931年夏毕业,先后在
昭平县、
信都镇、
三江侗族自治县、
南丹县、
柳城县、榴江、
柳江、融县、阳朔等县的教师讲习所、中学和桂林女中、桂林职工训练所、桂岭师范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在
鹿寨县的中渡、四排、容中学、县师范等学校任教,讲授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在教坛上辛勤耕耘近五十年,桃李满天下。1972年调鹿寨县文化馆专职美术创作,1976年调回鹿寨县师范,1979年底73岁时退休。潘文经先生1983年当选为政协鹿寨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曾任
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画院院士、
柳州市书画院顾问、鹿寨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顾问和鹿寨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鹿州画院院长。2008年8月辞世,享年103岁。
自幼喜欢画画,到
桂林市二师读书时得以大开眼界,期间先后师从桂林著名画家
帅础坚、
容大块先生研习岭南花鸟画,1932年8月不惜辞职跟随桂林著名画家
唐翰学习花鸟画,打下坚实的美术功底,从此笔耕不辍。其作品构图严谨、点粉轻匀、注重渲染。1935年春作品《雄鹰》参加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画展并获金质奖。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幸得到著名画家张书教授和艺术大师
徐悲鸿先生的适心指教,尤其是1938年进入徐悲鸿先生主持的艺师班学习后,画艺大进,同年参加徐悲鸿先生组织的
中国画联展义卖活动,捐献前方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作品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画展;1972年创作《梅樱图》参加全区画展;1978年《白梅》收入
广西人民出版社《名家花鸟画集》;1983年《梅樱图》参加广西书画和日本京都书画院联展,在中国桂林和日本大坂展出;1985年《梅樱图》由
漓江出版社作为单幅年历出版;1993年作品两幅入选“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精品展”;1996年挂历《潘文经画选》由
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与区内书画名家创作庆
香港回归97米书画长卷,其所作“乾坤正气”部分红梅长5米,高1米,作品在
南宁市和香港等地展出;2000年6月与弟子在
柳州市举行《潘文经师生书画展》取得巨大成功。其作品远播海外,为
澳大利亚、
英国等国家人士收藏。
他知识渊,多才多艺,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深厚,除了上文科课程外,还上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他在教学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接受。他爱才惜才,不辞劳苦到学生家里家访,动员辍学学生回校。他对学生充满爱心,多次用自己微薄的薪金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
潘文经先生在文革时遭到迫害,他坚信自己一生清白,正直磊落。他以梅花的坚贞高洁、经冬而不凋来激励自己。在重握画笔后专攻画梅,吸收了前人画梅之长,再加上自己深厚的
中国画底蕴,他的梅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干
琼枝,苍劲挺拔。白梅淡雅隽永,清香冷艳;红梅艳而不媚,生机勃发。充分体现了梅花傲雪凌霜、卓尔不群的品格和坚贞高洁的风骨,也由此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专长和巅峰。退休后进入他美术创作的黄金时期,画风成熟,中国传统文人书卷气益重,佳作频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擅长花鸟:荷花亭亭玉立,
桃花妩媚热烈,柳丝迎风飘逸;紫燕奋飞,
白鸽翱翔,
苍鹰凝眸,孔雀华贵,都给人以美的享受,饱含蓬勃向上的生机,折射出他永远年轻的心态。
“文革”结束后,中国传统艺术得以重生,一些青年对
中国画产生了浓厚兴趣,聚集在潘文经先生周围,他热心提携后学,将自己深厚的国画技艺无私传授,对他们走上艺术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如今
鹿寨县艺术力量的中坚。从这一方面来说,潘文经先生为鹿寨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文经先生还在诗词、书法,甚至
京剧上都有很高造诣,1993年获
北京市首届国际京剧票友电视大赛荣誉奖;1998年由
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讲授诗词格律的《对韵新编》。其艺术成就收入《
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
广西广播电视台、柳州台、桂中台、柳州有线台、《
南国早报》《桂中日报》《
柳州日报》《广西画报》《中国西南》杂志等新闻媒体对其艺术成就作过专访和报道,
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曾播出过广西电视台拍摄的有关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