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修订以后,改由
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第一次印刷,至今又印了十次,总印数也达二十多万部。修订稿完成交付出版后,适逢我(指主编郭锡良——引者注)赴美国
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未能看校样,回国后发现排印错误颇多,立即校阅一遍,但迟迟未获挖改,很是对不起读者,只得在此致歉了。现在我们同天津教育出版社的出版合同已经到期,承
商务印书馆表示,乐意出版这部书,这使我们很高兴。但是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新的研究或想法,只校阅了一遍,作了一些小的修改;同时,遵从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的意见,把原来的三册并成了两册
现为中国训学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评委、社科院语言所青年语言学家奖评委、《
古汉语研究》编委。
我们这部《古代汉语》问世后,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鼓励和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先被许多高校同行所采用,继被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选作推荐教材,又被国家教委自学高考委员会列为指定教材;我们也曾用来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讲授,得到全国电大师生的好评。1986年和1987年先后获得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
二等奖和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一等奖。
但是,初版至今,历时已近十年,教学情况在变化,又陆续收到不少宝贵意见,也发表了一些评论文章,有鼓励,也有批评,我们深感有进行修订的必要。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十分关心本书的修订工作,1986年8月在辽寜丹东召开了本教材的讨论会,邀请全国部分同行专家对本书进行了充分讨论。参加会议的除编写组成员外,有丁贞渠(
辽宁大学)、
向熹(
四川大学)、洪成玉(
首都师范大学)、唐启运(
华南师范大学)、
许威汉(
上海师范大学)、
许绍早(
吉林大学)、张之强(
北京师范大学)、解惠全(
南开大学)、刘宋川(
湖北大学)等同志。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的曾芝兰同志和
北京出版社的吴坤定同志、李树青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一致肯定:本书既坚持了
王力先生首创的古汉语教材的三结合体例,又作了许多改进,有自己的特色。选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常识部分相当
精练,重点突出,又比较全面;词义分析举例注重教给学生分析词义的方法,有举一反三之效,而且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方法上有一定的独创性,对古汉语词义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与会同志也提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主要是针对文选部分的。由于本书上册、中册是七十年代编写的,文选的起点太低,和现在文科大学生的程度已不相适应;有好些篇目与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重复;个别篇目语言典范性不强。有的同志建议充实常识内容,加强系统性;建议词义分析举例再增加一两百个常用词,还有的建议增加练习。
会后,编写组认真讨论了与会专专家们的意见,商讨了修订计划。随后由
郭锡良提出修订方案:上册删去文选十六篇,新增十三篇;中册删去文选七篇,新增九篇;下册删去诗歌六首,新增十一首。全书散文增删篇目在三分之一以上,并增加了六个练习。新增篇目先分工注释,然后由郭锡良修改统一,再经全组传阅商定。常识、词义分析举例和保留的原书文选由郭锡良根据各方面的意见统一修订或改写,并经全组传阅,订正补充。由於全部修订工作都是在业馀时间进行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才将全书上、中、下三册修订完毕。
最后应该说明,
王力先生是我们的业师,先生为本书初版(特别是上册)的编写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林焘先生也曾经参与其事。他们是本书初版的校订人,在此我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和谢意。修订工作开始,王先生已经谢世,林先生也因事忙未能寓目。因此,修订本的缺点、失误只能由编写组(首先是我)负责。
天津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十分热情,乐意承担本书修订本的出版,我们也深表感谢。
此次修订,编写组虽然作了相当努力,终因水平有限,加之不能全力以赴,许多好的意见或未能采纳;在此,对所有关怀本书,或鼓励,或指瑕正误的同志,谨致谢忱。经过修订,原有的缺点、失误,当可减少,而新的缺点、失误又可能产生,还望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继续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