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莲科
石蒜科百子莲属植物
百子莲属科只有一属——百子莲属百子莲属 L'Hér.)约十几种,原生于南非,作为观赏花卉被各地引种,都叫做百子莲,多年生草本。此属植物在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被分入百合科,有的分类法将其分入石蒜科在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其单独类为一个科,属于天门冬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认为百子莲科可以选择和葱科及石蒜科合并。
分类
雷顿(Leighton)在1965年发表的文献里,将百子莲属分类为下列十个种:百子莲、铃花百子莲、具茎百子莲、蔻第百子莲、德拉肯斯堡百子莲、早花百子莲、康普顿百子莲、戴尔百子莲、垂花百子莲、瓦许百子莲。宗纳维尔与邓肯(Zonneveld and Duncan)在2003年发表的研究报告里,将上述十种百子莲属植物重新分类,只留下最前面的六个种(百子莲~早花百子莲),而将其余的四个种(康普顿百子莲~瓦许百子莲)改分类为亚种或同种异名。
先前的分类系统将百子莲属分类为石蒜科或葱科的一个属,最近则有人认为应将百子莲属分类为百子莲科的一个属,而百子莲科内只有百子莲属一个属。
百子莲属植物的花序为聚伞花序,花漏斗形,蓝色,着生于花茎顶端;花茎直立,可以生长至一米长。叶基生,披针形,长度可达六十厘米左右。
非洲类百子莲属在美国第7至第11植物生长区域也能够顺利生长。(USDA 植物界 hardiness zones 7 through 11). 在低数字的美国植物生长区域种植, 需要将根部植入更深的土壤里, 土壤亦需要更湿润和足够的腐土。百子莲属植物可以用分球繁殖或是用种子繁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鳞茎;叶线状披针形,近革质;花茎直立,高可达60厘米;伞形花序,有花10朵~50朵,花漏斗状,深蓝色,花药最初为黄色,后变成黑色;花期7月~8月。
原产南非,中国各地多有栽培。用播种或分株法繁殖。喜温暖、湿润和充足的阳光。盆栽用土应疏松、排水和透气良好,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生长季节注意经常保持盆土潮湿,每2周左右施一次肥。相对休眠期的冬季盆土应保持稍干燥;越冬温度不低于8℃。北方需温室越冬。温暖地区可庭园种植。有白花和花叶品种。
因其花后结籽众多而得名,百子莲叶线状披针形或带形,生于短根状茎上,左右排列,叶色浓绿。每个花可着花20朵至50朵,花蓝紫色,伞形花序。喜温暖湿润气侯,在肥沃疏松、排水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盆栽室内能安全越冬,越冬温度为5℃。
生长习性
性强健,容易栽培。其性喜温暖湿润,喜半阴环境,喜肥喜水,但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的沙壤中生长更繁茂。较耐寒,进入冬季应少浇水,以防烂根。
景观用途
适于盆裁作室内观赏,在南方置半阴处栽培,作岩石园和花径的点缀植物。
繁殖
常用分株和播种繁殖。为株,在春季3—4月结合换盆进行、将过密老株分开,每盆以2-3丛为宜,分株后翌年开花,如秋季花后分株,翌年也可开花。播种,播后15天左右发芽,小苗生长慢。需栽培4—5年才开花。
属下种
百子莲属又称百子兰、蓝花君子兰、紫穗兰。为百合科百子莲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具短缩根状茎和多数绳状须根。叶长剑形二列状基生,光滑浓绿色。花葶直立粗壮,由叶丛中抽出,高出叶丛。伞形花序,每花序着花50朵以上。鲜蓝色,也有白色、紫色、淡紫蓝色的品种。花期7-8月,果胞背开裂,种子多数,具翅。
百子莲原产南非。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腐殖质多、排水良好土壤上生长良好。
百子莲属以分株繁殖为主,也可播种繁殖。分株结合换盆进行,在春季进行,将块根分蘖幼株分成2-3小株,分别栽植即可。一般1-2年便能开花。播种繁殖在种子成熟后随即进行,但因种子发芽极为缓慢,小苗生长也较缓慢,播后需4-5年才能开花,一般较少用。
喜温暖湿润气侯,其生长适温为15~28℃,夏季温度超过30℃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在肥沃疏松、排水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盆栽室内能安全越冬,越冬温度为5℃。
摆放密度为每平方米4~8盆。百子莲属春植球根花卉。喜肥水,所以自幼株开始就应加强肥水管理,应施足基肥,生长期间要大量浇水,特别是在夏季炎热时应遮荫通风,充分浇水,但盆内不能积水,否则易烂根。除在定植时于花盆基部施用少量过磷酸钙作为基肥外,生长旺盛阶段应该每隔10天追施一次富含磷、钾的稀薄液体肥料。花前增施磷肥,可使百子莲开花繁茂。冬天呈半休眠状态,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和,停止浇水。
百子莲属喜日光充足的环境,但在夏秋高温时节要为植株遮荫,在冬春二季低温阶段,最好为植株进行全日照。
百子莲属花色明快悦目,叶色光亮浓绿,花期半月以上,是观花,观叶的良好材料,适宜盆栽和布置花坛,花镜用。
病虫害:常见叶斑病危害,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
参考资料
怎样栽培百子莲 2009-05-06.www.chla.com.cn.2010-07-01
目录
概述
分类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景观用途
繁殖
属下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