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越石(1912-2007),字慧伯,号培堂,湖南衡阳人。幼年读经史,13岁开始学习
国画和书法,25岁时在
四川省拜康同憎先生为师学习金石篆刻。1947年起,易越石在中国大陆、台湾、
新加坡、
泰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日本、
美国、
加拿大、澳洲等地举办了30次书画篆刻展,受到当地艺术界的一致好评。1949年,易越石定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
易越石(Yi Yueshi),1912年出生於
衡阳市,幼读经史,十三岁习国画及书法,二十五岁入四川随康同憎先生习金石篆刻。1947年起,先后於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举办书画篆刻展三十次,获得当地艺术界一致好评。
1949年定居香港。其篆刻书法获得
董作宾教授激赏,后得
赵恒惕,
易君左等揄杨。为
金庸先生刻印《金庸作品集》(大阳文),其篆刻见於各金庸著作,风行世界。1999年获
加利福尼亚州中华艺术学会颁发书法成就奖,表扬其成就和对业界的贡献。一生潜心于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的书法艺术和源流的考证研究。石鼓文为篆书之祖,刻在十个石鼓上,郭沫若考证辨认出480个字。他在此基础上,辨认又增订出25个字,并纠正郭氏及前人考证有误的若干字。现得出石鼓文505个字。这是目前数字最多,准确度最高的石鼓文。后又进一步研究考证认定,石鼓文是春秋期
秦哀公发兵救楚,击败
吴国大军(公元前506年)后,为祝捷的祭祀所作。这两项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对文史界有重大贡献。著有《易越石金石书画集》、《石鼓文书法与研究》、《历代印学家概述》。《毛公鼎初步研究》、《宁远楼印存》、《历代印人传略》等。2007年6月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逝世。2008年6月易越石遗作《
石鼓文通考》在其关门弟子
陈文禄的精心策划下由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词典》,
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