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大豆,一年生
草本,叶通常具3小叶;
总状花序,
雄蕊二体;子房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被毛。
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黄绿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高油大豆与普通大豆一样,需要矿物质营养的种类全,且数量多。大豆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钙等十余种营养。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或上部近缠绕状,上部多少具棱,密被
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宽卵形,渐尖,长3-7毫米,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幼嫩时散生疏柔毛或具棱并被长硬毛;小叶纸质,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
披针形,顶生一枚较大,长5-12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形,稀有钝形,具小尖凸,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通常两面散生糙毛或下面无毛;侧脉每边5条;小托叶铍针形,长1-2毫米;小叶柄长1.5-4毫米,被黄褐色长硬毛。
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
花梗长10-35毫米或更长,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时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间;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糙伏毛;小苞片
披针形,长2-3毫米,被伏贴的刚毛;
花萼长4-6毫米,密被长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针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离,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长4.5-8(-10)毫米,旗瓣倒卵状近圆形,先端微凹并通常外反,基部具瓣柄,翼瓣状,基部狭,具瓣柄和耳,
龙骨瓣斜倒卵形,具短瓣柄;
雄蕊二体;子房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被毛。
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黄绿色,长4-7.5厘米,宽8-15毫米,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卵圆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8毫米,种皮光滑,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因品种而异,种脐明显,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
1.1选地要求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一定灌溉(或喷灌涤件,无污染,无石块,。适宜机械耕作。黑土或黑壤土的大片平地或缓坡地;并有3年以上轮作基础,前茬最好为玉米或小麦,无毒、无高残留农药的地块为佳。
1.2 整地要求秋整地,秋翻耙起垄或秋耙深松起垄翻深20厘米以上,耙深12-15厘米,深松25.28厘米,打破犁底层。垄宽60~65厘米,垄直垄匀,50米垄长直线误差小于3厘米,垄幅误差小于3厘米,起垄后镇压,垄体压实,垄高18厘米,达到播种状态。
2.品种选择及处理
2.1 品种选择:根据我省各地生态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脂肪含量≥2l%,
蛋白质含量≥38%的高产品种。
2.2 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进行机械或人工精选,剔除破瓣、病斑粒、虫食粒、青粒和其他杂质,使种子达到二级良种以上标准,纯度达到99%,净度99%,发芽率达95%以上。
2.3 种子处理种衣剂包衣(按产品说明操作)或微肥拌种:每公顷种子量用增产菌浓缩液15毫升+液体生物钾100毫升+氨基酸20毫升+水100毫升混合液拌种。
3.施肥;依据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3.1 底肥每公顷施有机肥22500
千克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施人。
3.2 种肥每公顷施
磷酸氢二铵5—6千克,
尿素3千克,钾肥2千克或每公顷施大豆复合肥12.5千克;有条件的地区,选用“富恩德”大豆根瘤菌剂进行拌肥,将大豆根瘤菌剂7.5千克/公顷与LSP菌剂3.75千克/公顷混合后,再与大豆种肥混拌均匀后机播,施于种下4~5厘米处。
3.3 追肥每公顷用尿素7500克+
仲钼酸铵150克+
磷酸氢二钾112.5克+水375千克,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各进行一次叶面喷施。
4.播种
4.1 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c时开始播种,南部地区为4月25日一5月5日,中部地区为5月1日一5月10日,北部地区为5月5日一5月15日。
4.2 播法选用2BT-6w或2BT-Ⅱ型精量点播机。垄上双行,双行间小行距10—12厘米,播后要及时镇压。
4.3 播深镇压后3—5厘米。
4.4 播量与密度
①垄三栽培技术。在垄上进行双行精量播种,垄距65厘米,双行间小行距14~16厘米,垄上等距穴播,穴距一般在18~20厘米,每穴3q株,每公顷播量60~75
千克、保苗30万~36万株。
②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厘米。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厘米,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厘米,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厘米,单行播种米问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每公顷播量90~105千克、保苗48万~51万株。
③平窄密栽培技术。行距15~30厘米,每公顷播量60~75
千克、保苗22.5万~30万株。
④小垄密栽培技术。在45~50厘米的小垄上进行双条播,起到缩垄增行的目的。每公顷播量75千克左右、保苗30万株左右。
(5)播种质量播种均匀无断条,机械垄上播种时应对准垄顶中心,偏差土1厘米,覆土均匀,及时镇压。
田间管理
1. 深松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趟蒙头土。
2. 喷灌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时旱情和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进行喷灌,喷水量:分枝至开花期30毫米,开花至结荚期30~40毫米,结荚鼓粒期30~35毫米。喷灌强度应小于土壤人渗速度,以地表不产生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不板结为原则。
3. 铲趟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小于3%,后期在草籽未成熟前拔净大草。
(1)选择除草剂的原则。选择安全、经济、高效除草剂。禁用长残留除草剂。
②播后苗前施药。土壤情正常时可以在大豆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根据杂草种类选用不同类型除草剂和配方。
③苗后施药。在大豆3~5片复叶,杂草,2,4叶期进行。
拿捕净100~120毫升+
磺胺革醚:80。100毫升。
拿捕净100~120毫升+
氟磺胺草醚80一100毫升+
杂草焚50一80毫升:
5. 收获
5.1 实行分品种单独收获,单储单运。
5.2 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5.3 收割时要求割茬低,不留荚,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6厘米。收割损失率小于5%,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病虫害防治
症状:苗期染病,病株
子叶和真叶变黄、被害植株
矮小症、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黄化。重病株叶自下向上枯黄似火烧状。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病刚种玉米或水稻后,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此外要避免连作、重茬。(3)药剂防治:施用
甲基异柳磷水溶性颗粒剂,每亩0.3~0.4公斤有效成分,于播种时撒在沟内,此外也可用3%
克线磷5公斤拌土后穴施,效果明显。虫量较大的地块用3%喃丹颗粒剂每亩2—4公斤或5%
甲拌磷颗粒剂8公斤或10%涕灭威颗粒剂2.5~5公斤,与种子分层施用即可。现在大豆专用种衣剂对防治线虫病效果也理想。
症状:(1)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现出轻微淡黄绿相间斑驳,对光观察尤为明显。(2)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凸起,叶缘下卷,后期致叶脉坏死,植株明显矮化。(3)皱缩花叶型:症状介于轻、重花叶型之间,病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沿中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片皱缩呈歪扭不整形。(4)黄斑型:轻花叶与皱缩花叶混生,出现黄斑坏死.表现为皱缩褪色为黄色斑驳,叶片密生坏死
褐色小点,或生出不规则的黄色大斑块,叶脉变褐坏死,该病常引起豆粒出现斑驳。
防治方法:(1)播种无毒或低毒的种子,是防治该病关键。生产上种子带毒率要求控制在0.5%以下。(2)选用免疫或抗病品种。(3)治
蚜虫病:在有翅蚜迁飞前防治,用3%呋哺丹颗粒剂与大豆分层播种,每亩用量5~6公斤,还可喷洒40%
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
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4)发病重的地区可在发病初期喷洒0.5%抗毒丰茹类
蛋白聚糖水剂300倍液或1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Ⅱ号乳油1000倍液。
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
茎秆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分权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在菌丝处形成黑色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条件下茎皮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严重的全株枯死,颗粒不收。
豆荚染病: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英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结实。
防治方法: (1)加强长期和短期测报以正确估计本年度发病程度,并据此确定合理种植结构。 (2)与
禾本科实行3年以上轮作。 (3)选用株型紧凑、尖叶或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种。 (4)及时排水,降低豆田湿度,避免施氮肥过多,收获后清除残体。 (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姓粉剂1000~1500倍液、50%复方菌核净1000倍液。以上药剂也可在大豆封垄前地面喷雾防治。
为害特点: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造成大豆茎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分枝结荚减少。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1)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革,减少虫源。(2)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和
黄板诱杀。(3)
生物防治:利用
瓢虫、
草蛉科、
食蚜蝇科、蚜毒菌等控制
蚜虫。(4)蚜虫发生量大,农业防治和天敌不能控制时,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防治。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头,即应防治。目前可选用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或35%卵虫净乳油15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增效抗蚜威液剂2000倍液。
为害特点:幼虫蛀荚食害豆粒。
防治措施:(1)每公顷用80%敌敌畏乳油1.5~2.25公斤,用
秸秆做成毒棍,隔5垄插一垄,隔5~6米插1根。(2)8月蛾蜂期,每公顷用2.5%功夫乳油150~300毫升或10%
氯氰菊酯乳油350~680毫升或5%来福灵乳油225—300毫升,兑水450公斤喷雾防治。
为害特点:以成虫或
若虫群聚在叶背吸取汁液。初期叶面上呈褪绿的小点,后变灰白色,发生严重时,全田叶枯黄火烧状,造成早期落叶和植株早衰。植株生长势衰弱,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一是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可消灭部分虫源和早春为害对象;二是天气干旱时,注意灌溉。(2)药剂防治。用1.8%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70%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0%
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做好病虫害防治是高油大豆生产的重要措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