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翅天蛾
昆虫纲天蛾科的动物
灰翅天蛾学名(Psilogramma menephron Cramer,1780),鳞翅目,天蛾科霜天蛾属的一种昆虫。
形态特征
成虫
成虫体长45-50mm,翅展90-130mm,体翅暗灰色,混杂霜状白粉。胸部背面两侧及后缘有棕黑色纹,形成圆圈状。腹部背面中央及两侧各有1条灰黑色纵纹。前翅中部有2条棕黑色波状横线,中室下方有2条黑色纵纹,翅顶角有1黑色半圆形曲纹。后翅棕黑色,被白粉。前后翅外缘均由黑白相间的小方块连成。前翅反面灰褐色,内线及外线隐约可见,呈圆弧形,顶角有闪形细暗纹,缘毛黑白交替;后翅较前翅色淡,中线及外线隐约可见,内缘色更浅,呈灰白色。
卵为球形,直径约1.3mm。初产时绿色,后渐变为淡黄色。
幼虫
老龄美国白灯蛾体长92-110mm。有两种色型:一种为绿色,体上有黄白色的细小颗粒,腹部第1至第8节两侧各有1条白色斜纹,斜纹上缘紫色,气门黑色,外有黄白色圈,尾角绿色;另一种也为绿色,在腹部第2至第7节背面两例的斜纹上各有2个三角形的褐色斑块,尾角褐色,上生短刺。幼虫色型、斜纹均在3龄后出现。胸足黄褐色,腹足绿色。
蛹体长50-60mm,纺锤形,红褐色,弯曲成环,末端与蛹体接触。
分布范围
灰翅天蛾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等地。
栖息环境
宿主植物众多,包括榕树栀子、丁香、凌霄、桂花、茉莉花、梧桐、海桐桃花紫荆、樱花、树、槐树、女贞等。美国白灯蛾取食叶片,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严重的植物叶片损伤。
生长繁殖
灰翅天蛾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浅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初孵幼虫啮食叶肉,后蚕食叶片,受害重的仅残留主脉和叶柄。6月至7月是为害高峰期。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羽化越冬。在不同地区,灰翅天蛾的发生代数有所不同,如广西壮族自治区4代,江西省3代,河南省2代。成虫散产卵宿主叶部,每处一粒。
危害与防治
1. 冬季深翻土壤可杀灭越冬蛹。
2. 根据地面掉落的虫粪及美国白灯蛾的为害状,人工捕杀幼虫。
3. 黑光灯诱杀成虫。
4. 保护利用天敌。螳螂胡蜂科是害虫的重要天敌,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5. 害虫发生数量较多时,可喷每毫升含孢100亿个的青虫菌500倍液、或喷每毫升含孢子1亿个的苏云金杆菌液、或喷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成虫
幼虫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长繁殖
危害与防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