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果柯
菱果柯
菱果柯(学名:Lithocarpus taitoensis)为壳斗科柯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乔木,高达20米,胸径70厘米。小枝有灰黄至灰褐色薄片状蜡鳞层,当年生新枝无毛或有稀疏的微柔毛或密被短柔毛。生长于海拔约1 500米以下山地杂木林中。
形态特征
叶略厚而质稍硬,卵形,宽或长椭圆形,有时兼有倒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厘米,顶部突狭尖,短尾状,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常一侧略短,有时楔尖,全缘,中脉在叶面微凹陷或有时平坦,侧脉每边7-10条,在叶面常呈裂槽状,支脉不明显,稀纤细网状,嫩叶干后叶面常有油润光泽(有薄片状蜡鳞层);叶柄长1.5-3.5厘米。雄花序通常单穗腋生,长4-6厘米;雌花序长达20厘米;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不及1毫米。果序轴粗3-7毫米;壳斗浅碟状或为上宽下窄的短漏斗状,宽10-15毫米,上部边缘薄,向下部甚增厚,硬木质,小苞片细小,三角形,紧贴,通常横向连生成环状,仅顶部的略呈覆瓦状排列;坚果圆锥形,高12-18毫米,宽10-15毫米,顶端短尖,稀平坦,栗褐色,常有白色粉霜,果脐深1-2毫米,口径5-9毫米。花期5-9月,果次年8-12月成熟。大树的树干挺直,树皮褐黑色,厚5-7毫米,轻度浅纵裂,内皮淡褐色,脊棱状的木射线疏离,略凸起。木质部的心边材分明,心材淡红褐色。材质颇坚重。
分布范围
菱果柯产于长江以南各地,但海南省不产,最北限约在北纬30°附近。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大肚溪?)。
本种提示
菱果柯的模式标本的当年生枝的上半段及雌花序轴均密被短柔毛,嫩叶背面尤以中脉两侧和叶柄均被长柔毛。这性状也见于采自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西部地区的标本,这类毛,随着枝叶稍为成长即脱落无遗。大量标本,其幼嫩枝叶和花序轴均不被毛,但介于被密毛与无毛之间,鉴于上述器官的毛被,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有切不断的连续现象,而其它器官形态,都较稳定地趋向一致,其中最为稳定而有别于其它种的一个特征是:小枝、嫩叶叶柄,通常还有叶面和花序轴都有灰黄至灰褐色薄片状蜡鳞层。嫩叶压干后叶面常油润有光泽。本种曾被误认是 L. glaber (Thunb.) Nakai 的同物异名,但后者的叶片通常在近顶部有少数裂齿,稀兼有全缘,它的中脉在叶面明显肋状凸起,很少上半段稍微凹陷;它的坚果常为长椭圆形,长远过于其宽,壳斗外壁被灰白色微柔毛,而本种只被灰黄色微毛状蜡鳞。分布于两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其叶片常较狭长,两端长渐尖,嫩叶的支脉较明显,呈细网状,果序轴较粗壮,壳斗浅碗状。本种曾被认为 Pasania randaiensis Hayata [= Quercus randaiensis Hayata] 的同物异名,经研究后者是 锥栗属 uraiana (Hayata) Kanehira \u0026 Hatusima 的同物异名。又本种的模式标本与 L. rhombocarpus (Hayata) Hayata (=Quercus rhombocarpaHayata) 的模式完全一致。
扩展阅读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资讯: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本种提示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