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320国道(滇缅路)从
昆明市西行约70千米,越过杨老哨坡下杨家庄时,在大转弯处,山下可以看到一条小路与之相连的村落,那就是炼象关。炼象关村原来一直叫腰站街,为提高其知名度,2007年6月,更名为炼象关村。
沿320国道(滇缅路)从昆明西行约70千米,越杨老哨坡下杨家庄时,在大转弯处,山下可以看到一条小路与之相连的村落,那就是炼象关。小路是旧时昆明通往滇西大理的要道“迤西道”,是古代西南丝路的重要一段。从前,昆明至
大理白族自治州要经过“九关十八铺”。雄关古道,如今大多都被岁月的风尘抹平,只有其中的第三关炼象关,至今旧貌犹存。
“炼象关”始建于
明朝(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共由五道关楼、古街道、居民庭院、三华寺四大部份组成,从关口至关尾全长750米,共建有五座关楼,一座
石拱桥和数十家盐商庭院,实为罕见。“炼象关”古驿道宽2米,用当地坚硬的青石铺就,经多年风雨剥蚀后依然可清晰看到当年马蹄留下的印痕。“炼象关”楼高12米多,宽近9米,3层楼式建筑,下层为半圆形的城门洞,青石建筑,二、三层为土木结构,有环形走廊、垛楼等。从城门洞进关后,50米又是一座关楼,名“过街楼”,过街楼也是3层建筑,飞檐翘角,气势辉宏;在关内再行200米,名“西门楼”;西门楼处50米是“重关楼”这是出关的通道;重关楼外还建有“登门楼”。当你进入过去的古宅,几乎进深都达100多米,3个四合院,走马串角楼格局,院内雕龙画凤,镂空雕门窗工艺精湛。
据史料载,1930年清查户口时统计,当时“炼象关”有农户、商户1400多户,6500人,都是
汉族。当时经济繁荣、文化丰富,有洞经会、朝北斗会、天官会、玩友会、话剧等。2002年底统计,“炼象关”有住户287户,11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