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布
陶布
亨利·陶布(Henry Taube,1915年11月30日—2005年11月16日)美国无机化学家。20年内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
人物经历
1915年11月30日生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
曾在萨斯喀彻温大学学习,1935年获理学士学位,1937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
940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
1941-1946年,任康奈尔大学讲师和助理教授。
1946-1961年,任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和教授。
陶布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基础研究。
1952年发表了《溶液中无机配位化合物取代反应的速率及机理》著名论文,描述了在水溶液中的无机配位化合物的取代反应中,中心金属离子性质的变化对取代反应速率的影响和配离子的不稳定性与电子结构的关系,指出取代反应速率与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电子构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的研究中,提出了外界和内界电子转移机理,对理解金属配位化合物在催化中的作用很有帮助。
1959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61年起,任斯坦福大学无机化学教授。
1967年他在室温下将氮气通入水溶液中,证实了分子氮可取代中的而制得了Ru(Ⅱ)分子氮配位化合物。这一工作是对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研究的有力推动。
主要成就
陶布博士主要研究一些分子从其他分子中争夺电子的反应。这些反应被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还原”“氧化”的过程,化学家用它来定义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的过程。这种氧化还原反应随处可见,例如在引擎燃烧、植物的光和作用以及动物的呼吸过程中。
在一次观察金属溶液化学反应的实验中,陶布博士发现,被称作离子的带电原子在其转移之前,必须搭建一座化学“桥”,电子才能经由化学桥从一个原子迁移到另一原子。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反应只是简单的电子转移。
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相似金属和离子间的反应速率为什么会如此之快,臂如火柴点燃炸药时为什么会爆炸,而其他有些类型的反应却很慢,甚至可以解释人为什么不会自燃。
人物评价
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约翰 · 布劳曼(John Brauman)说:“陶布博士为研究这些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总结了一套系统的经验规则”
布劳曼说:“陶布有一整套缜密思考问题的方式,他实验化学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所做的实验也极为出色。”
个人荣誉
陶布因对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而获1983年诺贝尔化学奖。还曾获国家科学奖章等多种奖励。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人物评价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