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现有专门史和民俗学两个硕士点,有历史学、人文教育、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五个本科专业以及综合文科教育、英语导游两个专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特色专业,民俗学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专门史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现有教师4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含在读博士),硕士2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
学院简介
研究机构
拥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中心和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以及蒋经国研究所、客家社会与民俗研究所、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所、族文化研究所共六个研究机构,现有历史与人文、旅游管理、地理与资环三个教研室。院资料室面积一百多平方米,藏书2.3万册,涵盖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科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并形成了苏区史、客家学、民俗学、蒋经国研究等方向的系统资料。院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拥有多媒体教室、地理基础实验室、地理信息实验室等和校内外20多个较为稳定而条件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
科研水平
学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客家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等六个研究机构为依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省级科研课题33项,并有6人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1人次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9人次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学院荣誉
近年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荣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单项竞赛奖7项。被评为学校“党建与思 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学科建设先进集体”、“教学工作评估二等奖”、“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考研组织工作先进集体”。
办学理念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改善师资队伍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历年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录取率均位居全校前列。
本科教育
专门史
专门史学科成立于1998年,2003年11月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学科。2004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主要研 究方向为苏区社会史和客家社会与文化。学科点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1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4名,博士9名,江西省学科带头人2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1人被聘为江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兼职导师,3人被聘为江西师范大学专门史硕士点兼职导师。
本学科有中外文藏书5万余册,拥有中外文期刊百余种,除学院图书馆辟有本学科特藏室外,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业资料室有藏书2万余册;另外,苏区研究所和客家研究中心各建有资料库。
本学科公开发表论文134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8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6项。承担各级各类课题29项;其中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办项目11项,省教育项目9项。科研经费合计23.66万元,平均每年5.915万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平均科研经费0.59万元以上。
本学科围绕苏区社会史和客家社会与文化展开研究,凝炼了学科方向,汇聚了学科队伍。本学科点依托一院两所(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央革命根据地研究中心、客家社会与民俗研究所),具有跨系科和综合性的特点。学科研究人员除具有良好的历史学素养外,还具备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具有多年社会调查和田野调查经验。他们采用文献资料和田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推出的系列研究成果,具有视角和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方法先进的特点,为学术界所瞩目。
本学科十分注重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主办了4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与著名汉学家、法国远东研究院劳格文博士合作编撰客家传统社会研究丛书,并合作做《客赣文化比较研究》课题,具有开放性、国际合作性的特点。
与此同时,本学科积极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出谋献策,提供决策参考,正在和必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俗学
民俗学是江西省重点学科,是江西省唯一招收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 科”。该学科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7名,博士11名(含在读),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近几年来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15项。该学位点建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6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并有中外文专业图书5.5万册、中外文专业期刊一百余种。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客家民俗研究、地域民间文艺、民俗学与民俗旅游,围绕着这三个主要方向,该学科组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科研工作,获得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科研成果。
该学科重视学术交流与整合科研力量,近些年来邀请了包括巴黎文理研究大学远东学院院士劳格文博士、中国民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博士生导师叶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万建中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悦先生在内的许多国内外著名民俗学专家前来讲学并指导民俗学学科建设,并聘请了一批专家作为该学科的兼职教授或研究员,大大促进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研究生教育
基本简介
专门史硕士点专门史学科专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其中
有博士学位者3名,江西省学科带头人2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
学术成就
近几年来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该学位点建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6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中外文专业图书5.1万册、中外文专业期刊百余种,能为有志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办学目标
综述
通过迎评促建和多年教学实践,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与特色: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院、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师范教育和本科为主体的多学科、多形式的办学格局,主动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具有师表风范、人文与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师资及其他复合型高级人才,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品牌学院。
具体目标
1、一方面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师资。按照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历史学国家特色专业的各项建设任务,并以此带动其他师范类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办好应用型非师范专业,如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力争将旅游管理(本科)、人文教育(本科)、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建设成为省级品牌专业。
2、认真抓好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以及专门史、民俗学二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建设好专门史和民俗学二个硕士点,积极申报旅游管理、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
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
基本简介
(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是在1990年成立的苏区研究所基础上组建的,2007年7月被江西 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任主任张玉龙教授、博士。中心的宗旨是总结历史经验,研究执政规律,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苏区精神,融汇学术成果,开发红色资源。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央苏区史研究、苏区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苏区教育研究,下设中央苏区史研究室、苏区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室、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室、苏区教育研究室。中心整合了校内外中央革命根据地研究方向的学术力量,专门研究中央苏区这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开放性研究机构。
师资力量
作为一所地处红土地的高等学校,深入开展对中央苏区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历史经验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得地利之便,而且切合地方社会发展要求,颇具地方特色。我校很早就开展了对中央苏区史的研究,并形成了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研究队伍。目前,中心有专职科研人员4人,兼职科研人员1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7人;博士4人,硕士8人。
社会影响
2007年以来,中心科研人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9项,科研经费44万多元;围绕中央苏 区相关学科组织有关专家撰写、出版了学术专著17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2项。代表性成果有:1999年,我校苏区研究所组织出版了一套8卷本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研究丛书》,对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展开了全面的颇有价值的论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14家国内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作了评价介绍,赞誉“该丛书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系统的既有学术品位,又具有可读性的中央苏区研究丛书,其中有些专著填补了苏区研究领域的空白”;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心组织出版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作序的《中央苏区研究丛书》(10种),涉及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思想、新闻出版发行、社会变迁和社会动员等内容,史料丰富,原创性强,对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真实了解中央苏区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以及研究和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随后,新华出版社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政府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教育网、《新华文摘》、《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以及《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30余家媒体详细报道丛书有关情况,对丛书出版发行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发展方向
中心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培养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心依托专门史硕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培养中央苏区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了中央苏区史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如《中央苏区史研究》、《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社会变革史》等。同时,启动大学生红色教育工程,成立“大学生红色文化研究协会”,开办“红土地讲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此外,充分利用中心的学术优势、资料信息优势,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主持或参与红色旅游、红色产品规划设计工作20余项(人)次,开展学术咨询活动20余项,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心将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打造中央革命根据地研究品牌特色,全面落实中心科研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各项任务,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中心、革命传统教育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红色资源开发中心、文献资料中心,力争建设成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生工作
综述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学生工作,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务实创新,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全力打造学生品牌”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本领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04、2006、2009年被学校评为“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还被评为“考研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和“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创造环境提高素质
一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我院的学生工作始终重点抓好“旗帜工程”、“红色教育工程”、“客家特色教育工程”、学生党建工作成绩显著。国家高教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网江西省教育电视台、江西高教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予以报道,社会反响良好。近年来,我院每届学生到毕业时,优秀团员入党的人数都达到了毕业生总数的20%以上。学生党支部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被学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发挥优势提高素质
二是利用和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近几年来,在院里的精心组织下,全院学生学习、研究理论的风气持续高涨,许多同学的理论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和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中获奖。
以学为主提高素质
三是坚持以学为主,全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团学组织因势利导,围绕专业,成立了专业学习研究会,有 力地促进了专业学习和考研组织工作,学风越来越浓。近年来,我院应届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2009届历史专业的考研录取率已达42%,创历史新高,名列全校第一。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均列学校前列。近年来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我院考生取得优异成绩,考试通过率高达80%左右。
依托优势提高素质
四是依托学科优势,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团学工作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狠下功夫,使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和锻炼后,工作能力、策划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长足进步,各方面好评如潮。学校有八个学生社团挂靠在我院,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素质拓展平台。我院三下乡实践队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江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服务队”。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黄荔军同学被选录参加2022年北京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有多位同学分别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江西省“三好”学生等光荣称号。我院毕业生广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均位居学校前列。
注重德修提高素质
五是注重崇德修身,着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生形象大使队自2003年成 立以来,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承担了校园导游和“世客会”等一些大型活动的礼仪接待工作。成立与2007年的红色文化宣讲团走进高校,走进地方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锻炼了一批批红色大学生。在校运会上,院代表队多次获得“体育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
开展活动创新素质
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院的团学工作很早就将“努力创新、勇争第一”作为最重要的理念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并逐渐成为学生的共识。近年来,我院的文艺、体育等活动一直走在学院的前列,2004年被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单项奖”,2005年被评为“组织建设单项奖”,2006年、2009年被评为“理论教育与思想建设奖”和“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我院学生近年来参加的全国性比赛,均取得好成绩,2007级人文教育专业学生张自永的论文《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获全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06级人文教育专业甘小华在全国大中专汉字书法比赛获得二等奖。近年来本科学生在《世界民族》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研究机构
科研水平
学院荣誉
办学理念
本科教育
专门史
民俗学
研究生教育
基本简介
学术成就
办学目标
综述
具体目标
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
基本简介
师资力量
社会影响
发展方向
学生工作
综述
创造环境提高素质
发挥优势提高素质
以学为主提高素质
依托优势提高素质
注重德修提高素质
开展活动创新素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