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归来
[埃及]陶菲格·哈基姆所著书籍
《灵魂归来》是埃及小说家、戏剧家陶菲格·哈基姆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部小说原用法语写成,后由作者自译成阿拉伯语,于1933年首次出版。小说以1919年埃及民族起义前后居住在开罗宰奈卜区的一家人及其邻居之间的情感纠葛为背景,通过一个人物与家庭的曲折变化,为读者描绘了20世纪头十几年的整个埃及社会。小说标题“灵魂归来”象征着古埃及农业文明时期的民族精神的回归。
创作背景
创作原因
1924年,哈基姆留学法国。在四年的留法学习中,他浏览了各种法国小说和欧洲古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努力探索这些作品如何正确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和民族精神;认真学习这些作家如何准确形象地表现心理活动、描写社会风俗等。终于,他悟出了过去自已作品苍白无力的原因:缺乏埃及的精神和灵魂。哈基姆认为:埃及是埃及人民的埃及。在新形势面前,新的一代人的思想和表现这一代人的文学是先人所不曾遇到的。因此,文学不再仅仅是继承的问题,不应是古代文学在形式和精神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内容以及风格上、语言上显示出埃及的自我,发掘埃及的精神。创作,应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这就是他创作《灵魂归来》的原因。
时代背景
创造了人类古老文明的埃及,1882年被英国占领。埃及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成为英国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英国对埃及的掠夺和统治也更为残酷,引起了民族资产阶级、一般地主和广大人民的愤怒,进一步掀起了全民性的反英运动。1918年11月,以萨阿德柴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开始活动,向英国提出了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在女王陛下政府拒绝这一要求后,华夫脱党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抗议运动。英国占领者残酷地镇压埃及的革命运动,并于1919年3月8日逮捕了柴格鲁尔等华夫脱党领导人,流放到马尔他岛。英国的这一暴行成为1919年3月埃及全民起义的导火线。从3月9日开始,开罗的罢课、罢工和罢市运动很快发展到其他城市和农村,形成全民族的武装起义,使得英国占领者一度对埃及政局失去控制。三月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显示了埃及人民的真正觉醒,迫使英国在1922年2月,发表取消对埃及的保护制度、宣布埃及独立的宣言。
1919年前后,埃及民族运动蓬勃发展时,哈基姆同大多数学生和埃及的人民一样,以井勿幕的爱国热情,参加了1919年的三月运动,并一度被捕。《灵魂归来》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素材而写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1927年,作者还在法国学习时,就开始用法文创作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1928年完成,后又改写成为阿拉伯语
内容简介
穆赫辛的父亲是农村的一位富有田产的乡绅,父亲把穆赫辛送到叔父处寄住念书。小说分为二部。第一部描写穆赫辛同赛尼娅之间的友情以及叔父、姑母的单恋的笑闻。小说开始时,叔叔们为伙食不好而斥责管理家务的泽努白。原来泽努白单恋青年穆斯塔法,为使自己痴情得以实现,她把许多伙食费用在求神拜佛、占卜算命方面了,以致全家吵成一团。穆赫辛由泽努白的引荐,到赛尼娅家中,两人弹琴唱歌,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而阿布杜和塞里姆则因失望而苦恼万分。塞里姆私下写给赛尼娅的求爱信被退回而成为全家的笑闻。假期到了,穆赫辛奉父之命,不得不离开赛尼娅而回到乡下去。他和赛尼娅依依惜别之时,赛尼娅表示将替不识字的泽努白代笔给他写信。
小说第二部写穆赫辛在家乡的见闻、对赛尼娅的思念以及回开罗后的苦恼。穆赫辛在农村中接触了农民和社会,对埃及的现状和未来,若有所思。当他收到泽努白托摆摊人写来的信时,误以为是赛尼娅代笔传情,迫不及待地回到开罗,事实却大出意料。原来赛尼娅在此期间,同青年穆斯塔法相爱,泽努白认为是赛尼娅夺走她的爱人,便由嫉妒而产生仇恨,使用种种可鄙手段,予以破坏。然而,赛尼娅和穆斯塔法的爱情却日益加深。穆赫辛失去赛尼娅的爱情,也陷于苦恼之中。小说最后两章描写了1919年3月民族起义的情景。那时,穆赫辛走出校门,参加了民族起义。他和叔叔们在敌人的镇压下没有后退,而是勇敢地前进。他们的寓所,成为存放革命传单的仓库。他们被捕了,但并未屈服。
人物介绍
穆赫辛
小说主人公穆赫辛出身富家,其父是家乡有名望、有钱的乡绅,但他本人生就一颗厌弃享受和奢华的心。他天资聪颖,才华出众,为了读书,寄居在开罗的叔叔家中,爱上了邻居漂亮纯洁的少女赛尼娅。假期中他到家乡度假,在农村与农民朝夕相处,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为母亲粗暴对待底层人的行为感到羞愧。当他带着对赛尼娅的无穷思念重又回到叔叔家里时,却得知赛尼娅已另有所爱,这沉重的打击使得他情绪低落,终日无精打彩,学习成绩骤然下降。革命爆发了,穆赫辛奋起投身于革命事业,过去由于失恋残留在心中的种种烦恼为热烈的爱国之情所取代,使他在险境中忘却一切,甚至个人的安危,成长为一个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战士。穆赫辛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他头脑清醒,心地善良,上进心强,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有为青年。但他性格上也有软弱的一面,曾陷入感情的漩涡不能自拔。正是革命事业的召唤,使之由一个脆弱的知识青年成长为坚强战士,他所走的道路正是埃及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
阿布杜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主人公穆赫辛的一位叔叔,对邻居的女儿赛尼娅怀有爱慕之情,并嫉妒穆赫辛和赛里姆与赛尼娅交往。从听到赛尼娅爱上别人那天起,他把内心的失望化作全力投入工作。尽管他非常痛苦,内心矛盾,但经过深沉的思考,他开始体谅、理解了赛尼娅的选择,感到与兄弟和侄子结成的这个大集体的重要,对赛里姆的奚落也变成了友爱与同情。革命来临,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阿布杜是一个经过感情上的煎熬与灵魂的搏斗战胜自己,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人物形象。
塞里姆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本是警官,因滥用职权调戏女性被革职。他也喜欢邻居的女儿赛尼娅,但向往的不过是浅薄欲望的满足。当得知对方已有所爱时,他跑去和咖啡馆里的女子调情。但在那里他想起赛尼娅高尚的笑貌、脱俗的风趣和真挚的感情,因而对酒巴产生厌弃和憎恶之心,从此他的心灵变得高尚起来。革命到来之际,他与穆赫辛一起参加革命。这是一个在感情波澜和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逐渐觉醒,认识到人生真谛的人物。
其他人物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还有穆赫辛的叔父哈奈菲和姑母泽努白等。哈奈菲是一位小学教员,泽努白则是一位年近四十的老处女。此外,还有邻居赛尼娅和穆斯塔法。赛尼娅是一个退伍军医的女儿,妙龄少女,美貌多情,塞里姆、阿布杜和穆赫辛都在单恋她;穆斯塔法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富商之子,也寓居在这幢大建筑物内。
作者简介
陶菲格·哈基姆(1898一1987),埃及小说家、戏剧家。生于布海拉省的迪林贾特村。中学时期曾因参加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而被捕。1924年毕业于开罗法律学校,后留学法国,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政府任职。1943年辞去官方职务,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1951年以后,先后担任埃及国家图书馆馆长、埃及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埃及作家协会主席等职。1958年获国家颁发的文学表彰奖。1961年被选为阿拉伯语学会委员。1977年被地中海国家文化中心授予“地中海国家最佳思想家、文学家”称号。他的主要著作有戏剧《讨厌的客人》《新女性》《阿里巴巴》(三个剧本均为1924—1926年上演),《洞中人》(1933)、《山鲁佐德》(1934)、《皮格马利翁》(1942)、《奥狄浦斯王》(1949)、《伊西斯》(1955)、《交易》(1956),小说《灵魂归来》(1933)、《乡村检查官手记》(1937)和《来自东方的小鸟》,散文集《你把安拉指引给我看吧》(1954)等。
出版信息
《灵魂归来》于1933年正式出版,这是作者成名之作,先后被译成多种外文。中国于1985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复、陆孝修的中译本。华文出版社于2016年再版王复、陆孝修的中译本。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灵魂归来》是一部反映1919年埃及革命前社会生活的小说。该小说的意义,就是通过穆赫辛对爱情追求的幻灭、对农民实际生活的接触和参加人民运动,探索了民族独立振兴的解放之路。这就是唤醒古老的埃及人民历史的灵魂的归来,发掘埃及自身的伟大精神力量,维护古老传统的尊严,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穆赫辛是一个富有才能和热情的青年,他一度沉醉在爱情的小天地里,为之烦恼和忧伤。后来,朴质贫困但充满美好情意的农村情景,使他热爱自己的人民和土地的伟大情感油然而生。他在思考着埃及民族的历史、信仰和真正的精神。来到他家作客的一位法国考古学家的富于哲理的话语,从理论上启发了他。那位尊重历史和现实的法国考古学家对同行的、鄙视埃及的一位英国检查官描绘了埃及的历史、象征和力量,他说:在那三个大金字塔群的深井中,埃及人民蕴藏着一股骇人的力量,这力量就像胡福的金字塔那样雄伟和坚强。他说:埃及人民目前只是缺少一个崇拜的对象而已,“是的,缺少那样一个人,既能代表人民的感情和希望,又是他们的目标的象征。这个人一旦出现,这彼此相似,同甘共苦,准备牺牲,团结一致的人民会创造出除金字塔外的另一个奇迹。”这个人,就是古代的大神奥西里斯,又是新出现的领袖,实则是觉醒了的埃及民族的灵魂。这一天终于来了,古老的民族灵魂归来了,“埃及,她沉睡了多少世纪,却在一天里站稳了脚跟。正像那法国人说的,埃及正等待着她那被崇拜的儿子,那深藏的苦痛和希望的象征,复活新生。这个尊崇的对象脱胎于农民的血肉,获得了新生。”这一天,就是小说中描写的三月起义。小说写道:“开罗天翻地覆。商店,咖啡馆,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交通中断了,到处是游行队伍。全国各省市、各村镇燃起了同样愤怒的火焰。农民们的行动比城市居民更为激烈。他们拆毁路轨,阻止武装火车通行,他们还烧毁警察分署!”这一群在爱情中受到创伤的不幸者,在民族革命起义中振作了精神,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向。这就是该书题名为“灵魂归来”的长篇小说的历史意义。
艺术特色
作者大胆而又适当地把方言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把方言与阿拉伯规范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示范性地从实际上解决了阿拉伯小说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问题。
作品影响
《灵魂归来》是陶菲格·哈基姆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开创了埃及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何家槐
作品评价
埃及文学史家邵武基·戴伊夫教授在《阿拉伯埃及近代文学史》中评价《灵魂归来》通过各种对话,喊出维护埃及农民及其古老传统精神的声音,这种精神创立了古代古埃及历代法老时代的荣誉,正创立着现代的复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创作原因
时代背景
内容简介
人物介绍
穆赫辛
阿布杜
塞里姆
其他人物
作者简介
出版信息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