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硬尾鸭
鸭科硬尾鸭属动物
澳洲硬尾鸭(学名:Oxyura australis),又称蓝嘴澳洲硬尾鸭,是鸭科中的一种小型水鸭,以其雄鸭繁殖季节鲜艳的蓝色喙而得名。这种鸭子是澳大利亚温带地区的特有物种,主要栖息在天然内陆湿地以及人工湿地中。雄鸭在繁殖季节有深栗色的羽毛,而雌鸭全年保持黑色羽毛,羽尖为褐色。澳洲硬尾鸭是群居型水鸭,体圆,翼短,尾羽长而尖,善于游泳和潜水,很少上陆地活动。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昆虫、鱼、蛙、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蠕虫等。国际鸟类保护协会将这种鸭子列为无忧物种,但在某些地区,如新南威尔士州,被认定为易危物种。单一物种,无亚种。主要威胁包括湿地的排水或退化。
形态特征
澳洲硬尾鸭身长35-44厘米,翼展60厘米,雄鸭体重850克,雌鸭体重810克。寿命16年。雄鸭有一张种紧凑的大而明亮的淡蓝色鸭喙,全身大部分是深栗色羽毛,头部和上颈部深橙色,腹部褐色,中心有白色区域。尾巴羽毛僵硬的竖起,通常与水面持平。雌鸭有比雄鸭更深的羽毛男性和每个羽毛,鸭喙褐色,有浅棕色窄纹。上层尾部是黑色,下巴和喉咙有黑色斑点。雄鸭和雌鸭的尾羽由厚实的脊状轴组成,尾羽通常平铺在水面上,或在防御时竖立。雄鸭在求偶展示时也会竖起尾羽。脚部相当有力,有助于游泳和潜水。与其他鸭子相比,这种鸭子在水中的位置较低。雄鸭和雌鸭的眼睛都是棕色。幼年蓝嘴澳洲硬尾鸭与成年雌鸭相似,但颜色较浅,嘴呈灰绿色。雄鸭头部和颈部有黑色光泽,背部和翅膀是浓板栗色。在非繁殖季节,光滑的黑色头部有灰色斑点,身体并从板栗色变为深灰色。有些雄性会留住繁殖羽并贯穿全年。雌性的羽毛整年不发生改变。头是黑褐色,背面和翅膀由黑色羽毛带有浅棕色羽尖,给人一种斑驳的外观。
生活习性
澳洲硬尾鸭栖息于开放的深淡水湖泊、水坝、内陆河流、池塘、沼泽等地,几乎是完全水生,陆地很少看到。非繁殖期经常以数百只聚集成大群,也与其他鸭类混合成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极怕人,稍有动静立即起飞。游水时,常把尾部高高翘起。从水面起飞时,常在水面掠过相当距离,才得离开水面。该鸭的游泳、潜水及飞行等姿态与其他鸭类相比较,均更像鸊鷉。以植物为食,吃种子,芽,茎,叶和各种水果。也吃昆虫、鱼、蛙、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蠕虫等。可在淡水地区长久人工饲养。傍晚和清晨是常见的喂养时间。在非繁殖季节,许多鸭子会聚集在湖泊或水坝上,成群结队,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远离岸边。在繁殖季节,更喜欢生长在深水淡水沼泽地,植被茂密,包括宽叶蒲草和狭叶蒲草;尽管它们也出现在更多沿海地区的木质沼泽地,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它们偶尔也出现在大河和盐水体,如干涸的池塘中。属季节性游牧鸟类。幼鸭出生于新南威尔士州的内陆沼泽地,非繁殖地区在南澳大利亚墨累河系统和维多利亚州换毛。
分布范围
澳洲硬尾鸭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塔斯马尼亚州及其附近的岛屿。其分布范围从昆士兰州南部,经过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一直延伸到塔斯马尼亚。该物种在西澳大利亚西南部也很常见。在新南威尔士州海岸线上很少出现,除非在干旱期。它在默里-达林盆地最为丰富。
繁殖方式
繁殖地选在幽静、草木茂密的植物丛中,在沼泽地营巢于水边地上、灌丛或草丛中,建造由芦苇构成的坚实的浮巢。国家体育场通常用干香蒲叶铺设纣里,一夫多妻制,繁殖期为5-7月。每窝产卵6-10枚。孵化期25天。雄鸭表现出复杂的交配仪式,包括将脸颊擦在背上、擦拭羽毛以及将头部扔进水中,身体呈肌肉痉挛状,可能会使腿部在身体上方溅起水花。在求偶仪式之后,进行激烈的追逐,然后雌鸭完全潜入水中进行交配。然后鸟类分开并自我梳理。为了准备产卵,雌鸭会筑巢,而此时雄鸭大多会离开雌鸭。
保护等级
澳洲硬尾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国际鸟类保护协会将这种鸭子列为无忧物种。主要威胁包括深层永久湿地的排水或因引入的鱼类、周边牛群放牧、盐碱化和地下水位降低而导致的湿地退化。在新南威尔士州被认定为易危物种,而在维多利亚州被列为“受威胁”物种,并制定了一份用于恢复和未来管理该物种的行动声明。环境和保护部门制定了几项策略来增加蓝嘴澳洲硬尾鸭的种群数量,包括保持可持续的水流,制定盐碱管理计划和农场管理计划。
参考资料
Oxyura australis.The IUCN Red List.2024-02-0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保护等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