鸊鷉
鸊鷉目鸊鷉科游禽
鸊鷉(pì tī),为鸊鷉目鸊鷉科游禽,共有7属22种。鸊鷉体形似鸭,趾有瓣蹼,体长20至78厘米不等,上体主要为浅灰色或浅褐色,往下颜色渐淡,至下腹部为白色,嘴直而尖,翅短而尖,尾羽几乎无羽或仅少量绒羽,雌、雄差异不大,冬羽、夏羽色差异大。鸊鷉鸣声为多种形式的哨声和吠声,生活在河流、池塘、沼泽等多种水域,以鱼类、水生动物为食,潜于水中觅食。鸊鷉的窝卵数通常为2-4枚,高纬度种类为3-8枚。鸊鷉分布于南北美洲、欧亚大陆、非洲和澳大利亚
小鸊鷉、黑颈䴙䴘凤头䴙䴘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物种简介
别名:鷉、油鸭(《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仃(《医林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鸊鷉(拼音pìtī):构成鸊鷉科(Copymdidae)和鸊鹈[tí]目(Colymbiformes)的各种水鸟之一,它们与潜鸟亲缘关系密切,但以瓣趾代替蹼,有一发育不全的尾,十分擅长潜水,能在水下作长距离游泳。
亦作“鹈”。亦作“鷿”
突黎。俗称油鸭。似鸭而小。善潜水。古人用其脂膏涂刀剑以防锈。汉蔡邕[cài yōng]《短人赋》:“雄荆鸡兮鹜鷿鹈,鹘[hú]鸠兮鹑雌。”《后汉书·马融传》:“鹭、、鷿鷉。”李贤注引扬雄方言》:“野也。甚小,好没水中。膏可以莹刀。”唐崔钰[cuī jué]《和友人鸳鸯之什》之二:“翡翠莫夸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
指鸊鷉膏。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健笔凌《鹦鹉》,銛[xiān]锋莹鷿鹈。”明徐渭《次夕降抟[tuán]雪八十韵》:“宫镜煖[nuǎn]因椒瑾,塞壁刀斜谢鸊鹈。”
形态特征
鸊鷉类都是典型的游禽,体长约26-74厘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身体很象鸭子,但较为肥胖,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形直,细而侧扁,端部很尖;鼻孔透开,位置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颈部较为细长,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级飞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级飞羽则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仅剩有几根柔软短小的绒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骨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或几乎没有。两只脚的位置在身体的后部,近臀部,跗[fū]侧扁,适于潜水生活;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后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为高,或者付缺。身体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湿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肠;两性相似。颅骨为裂腭型和全鼻型;并缺基翼突;早成雏为早成性鸟。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栖息于湖泊、水塘、水渠、池塘和沼泽地带,也见于水流缓慢的江河和沿海芦苇沼泽中。是一种候鸟,繁殖季节生活在有蒲草和芦苇的淡水湖。主要栖息于开放式水域,在低海拔湖泊和森林所环绕的河流,以及河口沼泽活动。繁殖期会流连于大型湖泊和周边有茂密植被的区域。繁殖季节外,大多数大鸊鷉会移动到河口和海湾,平时通常在公海上活动。非繁殖期鸟类全年沿海岸居住。
生活习性
鸊鷉是一种善于潜入水中猎取食物的水鸟,生活在芦苇和杂草丛生的湖泊、池塘、沼泽中。鸊鷉的种类较多。能够长时间潜入水中,并且会将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动静,遇有危险便在水下潜逃。鸊鷉几乎终生在水中生活,常集群栖住。不善飞翔。游泳时不用翅而以脚,极少行走在地上。能潜水觅食,一般潜水仅1-4米深,潜入水中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均不如潜鸟。
常集成三五只或十余只的小群。善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亦能行走,但行动迟缓而笨拙。飞行力弱,在水面起飞时需要在水面涉水助跑一段距离才能飞起,在陆地上则根本不能起飞。飞行距离短而且飞得不高。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拖于尾后,两翅鼓动较快。性活跃,活动时频频潜水取食,休息时常一动不动地漂浮于水面,遇人则游入水草丛中或潜入水下隐藏,不时又在附近露出水面。
通常白天活动觅食,捕食方式通过潜水追捕。食物主要为水生昆虫及幼虫、虾、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小鱼和小草等。会和鸬鹚[lú cí]发生争抢。沿着海岸生活的种类,冬季期间食物近一半是海蟹。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欧亚大陆及北非(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王国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巴厘岛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马鲁古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中国有分布,东南沿海一带都有。河南省新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垣市封丘县)有。北京的长沟湿地公园也有多对长期生活。
生长繁殖
鸊鷉的求偶行动很特殊且很滑稽,双方从表演到凝视,然后一起扎入水中再浮出水面,面面相觑,摇头晃脑,并各自向对方送上一小撮水草为礼物。
冬季栖息于溪流,夏季到湖沼中繁殖,它们繁殖时雌雄一起在水边草丛中筑浮巢,用芦苇、禾本科杂草和一些粘土做成。它们的巢穴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卵每产2-7枚,色白,多为污物所染。雌雄轮流孵卵。卵约孵出25天而出雏。雏属早成性,全身密生绒羽,能自由活动,在早成雏孵出2-3周的时间,亲鸟常把雏鸟放置背上,受惊潜水则把它们挟在翅膀底下。
主要品种
保护状况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极危(CR)——2种;濒危(EN)——1种;易危(VU)——2种;无危(LC)——17种。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生长繁殖
主要品种
保护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