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
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课程
运动解剖学(Exercise Anatomy)是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原理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高校体育专业必修的主干学科之一。
运动解剖学来源于解剖学和力学,在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分学者继承先辈基础,重点研究人体肌肉结构,在此过程中运用力学原理,阐述了人体重心与平衡关系,分析人在站立以及行走过程中肢体动作的协调情况,让停顿了千年的解剖学得以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在该门课程不断发展过程中,部分科学家提出将数学公式应用于肌肉运动,对于肌肉的发力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及分析,通过研究及分析确定人体总重心位置。在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从机构性能角度,对于人体的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要遵循力学规律。同时达·芬奇也对于肌肉的附着点进行较为详尽研究,绘制许多解剖学简略图谱,达·芬奇也成为人体运动学说的创始人。17世纪,运动解剖学被创建。
研究内容
运动解剖学是运动形态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重点研究运动器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具体研究课题有:关节运动幅度与肌肉发力的关系、机械力对骨组织的影响、运动训练时肌肉内血管形态的变化、运动对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运动终极形态的变化以及旋转运动和直线加速运动对平衡器官的影响等。
体育运动和健身锻炼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影响的基础或/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骨、关节、骨骼肌、心脏、血管、肝脏、肾脏、肺、大脑、脊髓和内分泌及感觉器官等的形态学基础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超微结构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骨和软骨形态学及其计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对骨和软骨影响的微细结构的观察;应用组织、细胞的形态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对运动引起的骨和软冒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骨和软骨超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和生化标志物及基因表达等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关节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功能、创伤和修复的形态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的纤维类型、关节和骨骼肌神经支配、疲劳、创伤与修复的基础研究;关节肌工作与发力特征,尤其是六大关节与脊柱肌群工作的力学特征及不同项目运动员力量运动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极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心血管重塑的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心脏肥大的生物学机制,运动性心脏与病理性心脏的区别,近年来有趋向于运动心脏的心肌间质成分变化机制、心脏内分泌调节机制、运动与血管重塑的调节、心肌和平滑肌活细胞代谢特征以及心肌和平滑肌细胞基因表达等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内脏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与肝脏、胰脏、肺、肾、睾丸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内脏器官分子研究水平以及向胃、肠形态结构与功能及消化道菌落种群研究的发展趋势。
运动与神经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与大脑皮质、海马、小脑皮质、脊髓灰质神经元微细结构与疲劳和学习记忆的影响。近年来有趋向于超微结构以及分子和基因表达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形态选材与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的身高、体重、机体各环节围度、长度与比例,骨龄、皮纹以及其遗传特征与不同项目运动员体型特征和选材指标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优秀运动员“基因解剖学”及DNb多态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器官的机械运动规律,心脏、血管的弹性结构、力学特征,体位变化与内脏器官状态、胃肠蠕动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机械信号与细胞及分子变化机制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伤病的形态学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折愈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形态结构、关节软骨和韧节的修补与置换、末端病的形态结构变化、椎间盘的结构与运动损伤的关系等的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干细胞移植与基因导入治愈运动性伤病基础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健身增强机体器官功能和对疾病器官形态与功能逆转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重要器官如运动与骨的生长发育和骨折愈合;运动与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运动与骨骼肌的伸展性、弹性以及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的手段与方法研究;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度肥胖骨质疏松症逆转的基础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胃、肝、肾、肺等器官功能增强和疾病逆转的基础研并向基因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细胞凋亡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与骨、软骨、骨骼肌、心肌、脑、肾、肝等组织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氧化应激的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凋亡的细胞信号转导途经、基因调控以及疾病、凋亡与运动逆转等水平发展的趋势。
学科起源
运动解剖学是从解剖学和力学的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在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学者L.列奥纳多·达·芬奇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研究人体肌肉结构,运用力学原理叙述了人体重心、平衡与阻力中心之间的关系,叙述了人体站立、步行以及肢体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等,发展了停顿千年的解剖学,成为人体运动学的创始人。伽利略·伽利莱的学生、意大利著名力学家G.A.博雷利,把数学公式应用于肌肉运动,探索了各种肌肉发力的数量,确定了人体总重心的位置,分析了人与动物的各种主要动作等。
发展历史
公元前3-2世纪,古希腊的格罗菲尔(前344一前280年) 、爱拉西斯特拉特(生卒不详) 、盖伦(131—201年)就已经开始解剖学的研究。格罗菲尔进行人体解剖的创举为人体解剖学研究首开先河,被后人公认为是解剖学的奠基人。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卓越的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从机构性能角度对人体结构作了分析,提出了人体运动服从力学定律的现点。同时他还对肌肉的附着点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绘制了许多解剖学简略图谱。由于达·芬奇最先描述了人步行时肢体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以及站立、起立和跳跃时的力学原理,而成人体运动学说的创始人。
1543年,人类史上最杰出的解剖学家、人体构造机能的开拓者——比利时的A· 维萨里(1514—1564年)出版了《人体之构造》(7册)传世巨著。书中纠正了希波克拉第(前460一前377年)和盖伦的许多错误曲解剖学见解,并系统地描述了人体结构。安德雷亚斯·维萨里的杰出贡献,成为现代解剖学的创立人。
运动解剖学的创建始于17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G.A鲍列里(1608—1679年)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研究骨骼在运动过程中的杠杆作用,肌肉运动,以及人体总重心的位置。在1680年左右.他发表了“论动物之运动”论文,文中阐述了各种肌肉发力的大小以及结构和空气、水的阻力等内容。他被誉为“现代动力学的真正创始人”、“运动系统理代生物力学之父”。
17世纪下半叶,丹麦解剖学家尼尔斯·斯登森(1648—1686年)出版了关于肌肉功能的创时代巨著《肌肉学原理》对肌肉的大体结构和收缩现象作了精辟的阐述,被公认为肌肉力学奠基人。
1 8、19世纪中.还有许多杰出的解剖举家对运动解剖学观点、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德国解剖学家韦伯三兄弟最早研究肌肉收缩过程中单块肌肉长度缩短问题;德国布朗(1831—1892年)和菲舍尔(186I一1917年)创建了测量人体重心位置的方法,英国查理·比佛(1854—1908)对肌肉工作性质进行了分类,德国威廉·沃尔夫(1836—1902年)提出了著名的沃尔夫定律等等。19世纪末,由俄罗斯三位伟大的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皮罗诺夫(1810一1881年)、谢切诺夫(1839—1905年)、列斯加夫特(1837—1909年)总结和完善了运动解剖学理论,使运动解剖学学科创立于世。其中.列斯加夫特也是“理论解剖学”的创立者,他对运动解剖学的形成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进入19世纪后,由于显微镜技术的提高和摄影的发明,解剖学的研究也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由静止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建立和充实运动解剖学理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美国人E.马布里奇著有《动物运动》、《人体外形运动》等书。俄国人П.Ф.列斯加夫特曾发表过许多著作,叙述了有关人体比例及人体姿势和运动方面的材料。他还有关于解剖学基础、解剖学与体育的关系、学校中体育课的基本任务以及人体运动理论等方面的著述。这些学者都为运动解剖学的正式建立做出了贡献。
20世纪40年代以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相继发展起来,运动解剖学也从人体解剖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先进技术,如肌电图仪、电子显微镜、动态应变仪、高速电影摄影机以及荧光透视技术、光弹性测力技术等的发展,对人体运动时的力学参数、动作环节的分析、身体深部结构的运动、微细构造的变化和骨的受力情况等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有利条件。这时期的主要成就,如美国A.斯坦德勒著的《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人体运动学》,被认为是医学领域中的经典的人体运动学参考书苏联М.Ф.伊万尼茨基著有《人体解剖学》,1956年已被译成中文出版。他被认为是苏联运动解剖学的先驱,60年代以后他吸取了人类学与实验生物学的内容,将运动解剖学发展成为运动形态学。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运动解剖学研究又从细胞、亚细胞研究扩展到分子与基因水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在运动心脏、运动性微损伤、运动性疲劳及过度疲劳的机理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在运动状态下,组织病理性改变和生理性改变之间差别的特殊意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研究内容
学科起源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