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孟子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一,这套教材选取《论语》、《孟子》中的主要章节,按照
孔子和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重新编,努力展现这两部经典的思想精华与文化内涵。作为文化经典研读的选修教 科书,这套教材的编写本着下列原则:一是知人论世,侧重让学生从《
论语》、《
孟子》的文本中读出孔、孟的生平、所处的社会以及他们自觉承担的时代使命。二是以意逆志,侧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入与古代经典思想对话的场景之中,构建文本的阐释场域。三是关注时代,侧重发掘古典思想的现代价值,通过展示孔、孟思想在中华文化中的价值与影响,结合现代社会关注的价值观念,引发学生思考古典思想的现实意义,思考古典思想应如何经过现代思想的批判而重新得到辨证的肯定,思考从古典思想中获取人文力量的重要性。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套教材属文化典籍选修课程,因此一方面要保持
高中语文课的课程定位,一方面意在拓展学生的人文思想。为了强化其语文性,这套教材在卷首的“致同学”中既阐述了阅读《
论语》、《
孟子》的意义,又指导同学如何重视论孟的语文性。全书以10个专题来组元,分别为“从
孔子到
孟子”、“人的起点”、“仁者爱人”、“修养的境界”、“学问之道”、“人与文化”、“天下国家”、“立言”、“儒家之道”、“研究论孟”。这10个单元基本概括了《论语》、《孟子》中的孔、孟人格、道德主张,文化观念,治学之道,社会理想和文学成就。每个单元之中,又分2至4个组合,精选《论语》和《孟子》中内容相关的章节,按照先《论语》后《孟子》的顺序排列,两书之中的内容,再按文献自身的编次排列,选取最能概括本组合的
孔子或孟子的话为标题。比如“仁者爱人”这个单元中,分为3个组合,第1个组合侧重选读孔子、
孟子论“仁”的言论,以孔子的话“我欲仁,欺仁至矣”为标题;第2个组合侧重选读孔子、孟子关于仁与其他道德内涵的言论,以孟子的话“仁义礼智”为标题;第3个组合侧重选读关于仁人君子的言论,以孔子的话“君子之道”为标题。这样便让同学更多地体验古代经典的话语环境和人文环境,能掌握更多的经典词汇与文化范畴。
最后一个单元“研究论孟”以及全书后附的“参考书目”旨在指导同学课外或今后进一步研读《
论语》、《
孟子》,包括介绍两书的文献面貌,介绍主要的研读方法。“参考书目”涉及古今重要的《论语》、《孟子》注释,重要的
孔子和孟子的传记以及春秋史、战国史、
先秦哲学史、思想史、儒学研究、先秦散文研究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著作,以便拓展同学的研读视野。
每个单元的最后,设置了“阅读与探讨”和“积累与应用”。前者既有文化、思想类的探讨题,也有语文类的探讨题;后者则全是语文类的题目,包括诵读、作文、课堂活动、课外阅读等等,而
文言文练习则是每单元的“积累与应用”中必备的题型,贯穿、总结了全书的文言文语法、词汇和句式现象,并兼顾必修教材以及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构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文言文学习系统,通过本书的学习,基本上可巩固并拓展新课标所要求的文言文知识。
这套教材选文的文本和注释皆根据古今著名的《
论语》、《
孟子》注释文本,如宋代
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清代刘宝楠的《
论语集解》、
焦循的《
孟子正义》、现代学者
杨伯峻先生的《
论语译注》和《
孟子译注》等,对其中一些文句的释读还参考了现代学者的一些相关著作。注释体例与必修课教材保持一致,力求简要、准确,注重通贯句意,解释名物典故,对有歧说的地方并存诸说,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