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改编自修女海伦·普雷金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海伦·普雷金应死刑犯
马修·卡索维茨·庞谢特的要求开始跟他通信,在马修生命最后的168小时内使他突破心防真诚忏悔,安心地走向死亡的故事。主演苏珊·萨兰登凭借该片获得了
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殊荣。
死刑犯马修·庞谢特(西恩·潘饰)在绝望中企图钻《圣经》空子逃脱死刑,他写信给福利院请求善意的聆听。修女海伦·普雷金(
苏珊·萨兰登饰)同情他文字中的绝望,探望了马修,并成为他的心理辅导人。海伦尽各种努力帮他寻找律师、申请聆讯、上诉和测谎,而马修利用她的善良制造上诉机会,把所有罪名推脱给同伙。但是,海伦在接触
马修·卡索维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见被害人即两个少年情侣的父母,他们正承受着丧子丧女之痛,远胜马修本人,甚至马修的母亲(
萝伯塔·麦斯威尔饰),一个爱着自己孩子的女人,她的痛苦可能比成了死囚的儿子还要深。
三个家庭面临崩溃,海伦自己的生活也被打乱。人们质疑她何以抛下更值得付出爱心的社区孩子,去帮助一个犯下发指罪恶的死囚。海伦在困惑和惶恐中并没有放弃,她耐心的聆听和专注的眼睛给一直活在极端思想里的马修前所未有的宽厚柔情。在死亡来临之时,马修终于获得一颗“人”的心。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向被害者家属道歉,最后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
2.
3.
1.
2.
3.
该片反映了
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穷人与富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乃至生与死的重大主题。马修的生活方式让他总是以偏见的眼光看待并抗拒周围的一切,抗拒法律的审判。随着与海伦修女更深地接触,他终于在不幸、恶与冷漠中,发现了关于幸福、善及爱的真谛。一个人要直面生命的本质需要极大的勇气,觉醒后的马修是勇敢的,最终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却真正地成为一个人。他终于通过上帝,找回了羞耻之心,于是,
刑罚才有了它的终极意义。(检察日报评论员宋云云点评)
在影片的后面,
马修·卡索维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导演给了旁观死刑执行的家属们的脸部
特写,原先他们那充满愤怒表情的脸庞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死囚怀着忏悔之心面对死刑,与带着仇视走向死亡,行刑结果虽然一样,但行刑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司法者在面对这种罪犯时,如能多做些考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情感的沟通和情绪的疏导,并非多此一举,而当会对
社会关系的修复起到某种潜移默化的正向效用。(法制网评)
该片是一部震撼人们心灵的电影。它和大多数好莱坞电影讲究强烈的节奏、丰富的悬念和美丽炫目的明星不同,而是用朴实的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一个罪犯的灵魂在临死前获得救赎的过程。
苏珊·萨兰登的表演细致入微,把一个修女崇高的精神境界展示给观众。而
西恩·潘把一个残忍罪犯的心理变化过程一气呵成展现出来,毫无虚伪做作。该片影射了犯罪使被害人亲属视罪犯为仇人,判刑入狱或者被执行死刑又使罪犯的亲属视被害人亲属为仇人这对矛盾,要解开这个“冤冤相报”的死结,需要司法工作者具有爱的博大胸怀与崇高的道德感召力量。(检察日报评论员劳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