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老,公元一0七八年左右至一一二四年左右,字子廷,
宋朝眉山市(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苏辙之族孙。约生于
赵顼元丰元年,约卒於
宋徽宗宣和六年,年四十七岁。苏元老幼孤力学,长於
春秋,善属文。
苏轼喜其为学有功,苏辙亦爱奖之。
黄庭坚见而奇之,曰:“此苏氏之秀也。”举
进士,调广都簿,历
太常少卿。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
梁师成欲因缘见,且求其文,拒不答。
言官遂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
元祐邪说,罢为提点
明道宫。后累官太常少卿。时禁元佑学术,元老叹曰:“昔
颜回附骥尾而名显,元老以家世坐累,荣矣!”未几卒。
元老字子括。幼孤力学,长于《
春秋》,善属文。轼居海上,数以书往来。轼喜其为学有功,辙亦爱奖之。
黄庭坚见而奇之,曰:“此苏氏之秀也。”
举
进士,调广都簿,历
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
彭州市。
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帅司下令招降。元老叹曰:“威不足以服,则恩不足以怀。”乃移书
成都市帅
周焘曰:“此蛮跳梁山谷间,伺间窃发。彼之所长,我之所短,惟施、黔两州兵可与为敌。若檄数千人,使倍道往赴,贤于官军十万也。其次以为、陕兵大集,先以夔兵诱其前,陕兵从其后,不十日,贼必破。彼降而我受焉,则威怀之道得。今不讨贼,既招而还,必复叛,不免重用兵矣。”焘得书,即召与计事。元老又策:“茂有两道,正道自湿山趋长平,绝岭而上,其路险以高;间道自青崖关趋刁溪,循江而行,其路夷以径。当使正兵阵湿山,而阴出奇兵捣刁溪,与
石泉县并力合攻,贼腹背受敌,擒之必矣。”焘皆不能用,竟得罪。后帅至,如元老策,蛮势蹙,乃降。除国子博士,历秘书正字、将作少监、
比部考功
员外郎,寻除成都路转运副使,为
军器监,司农、
卫尉、
太常少卿。
元老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梁师成方用事,自言为轼外子,因缘欲见之,且求其文,拒不答。言者遂论元老
苏轼从孙,且为
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轼、辙,不宜在中朝。罢为提点
明道宫。元老叹曰:“昔
颜回附骥尾而名显,吾今以家世坐累,荣矣。”未几卒,年四十七。有诗文行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