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元之,相传乃魏时人,活跃于唐开元年间,时人称之“申天师”。游名山,博采方术,得内修度世之道。
开元中,召入上都开元观,与
李隆基共游月宫。元之善三五禁咒法,后行于邵州(今
邵阳市),为南派法。
不知道申元之是什么地方人。他游历名山,博采方术,有修道成仙的志愿。开元年间,皇帝把他征召到京城,让他住在开元观,对他施恩更多了。当时又有
邢和璞、
罗公远、
叶法善、
吴筠、尹、何思达、
史崇、尹崇、秘希言等领导着道家的义理风尚,保卫拥戴着圣主。这一时期的
道教,显赫全天下,即使是
刘彻和
北魏那样的推崇道教,也不能与这时候相比。皇帝到温泉游览,到东洛去游玩,申元之常常随从一块去。那时他善于谈论玄妙虚无的旨要,有时候谈论起道教来就流连忘返,动不动就过了时辰。只有
杨贵妃、赵云容等三五个嫔妃,同时侍奉在皇帝身边,能够听到他讲的这些事。
相传
李隆基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
中秋节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皇上让赵云容为申元之侍奉茶和药,申元之见她对自己很恭敬,很谨慎,就很可怜她。她趁机向申元之求药,希望延长寿命。申元之说:“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只是你不能长久地活在世上了。”赵云容一个劲地乞求,她说:“早晨听讲了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况且我侍奉你这位大仙,不能度世成仙,就像空着手从宝窟里走出来。希望天师可怜可怜我!”申元之念她心情迫切,给她一粒雪丹,对她说:“你吃了这粒丹药,死后一定不会腐烂。可以做一口大棺材,挖一个大墓,衔一块真玉,让穴中宽敞而通风,这样你的魂魄就不能荡散溃坏。一百年之后你还能活,这是太阴炼形的道术,也就是地仙。再过一百年,就可以迁居洞天仙府了。”赵云容陪伴皇帝到东都去,病在兰昌宫。
杨贵妃很可怜她,于是她就把这事告诉了杨贵妃。等到她死后,太监徐玄造按照她说的那样埋葬了她。到
元和末年满一百年了,赵云容果然又活了。
申元之,不知何许人也。游历名山,博采方术,有修真度世之志。
开元中,徵至,止开元观,恩渥愈厚。时又有
邢和璞、
罗公远、
叶法善、
吴筠、尹愔、何思达、
史崇、尹崇、秘希言,佐佑玄风,翼戴圣主。清净无为之教,昭灼万。虽
刘彻、
北魏之崇道,未足比方也。帝游温泉,幸东洛,元之常扈从焉。时善谭玄虚之旨,或留连论道,动移刻。惟贵妃与赵云容宫嫔三五人,同侍宸御,得聆其事。命赵云容侍茶药。元之其恭恪。乘间乞药,少希延生。元之曰:“我无所惜,但尔不久处世耳。”恳拜乞之不已,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侍奉
张大仙,不得度世,如索手出于宝窟也。惟天师哀之。”元之念其志切,与绛雪丹一粒。曰:“汝服此丹,死必不坏。可大其棺,广其穴,含以真玉,疏而有风,魂不荡散,魄不清坏,百年后还得复生。此太阴炼形之道,即为地仙。复百年,迁居洞天矣。”云容从幸东都,病于兰昌宫,贵妃怜之,因以此事白于贵妃。及卒后,宦者徐玄造如其所请而之。
元和末百年矣,容果再生。元之尚来往人间,自号田先生。识者云:“元之魏时人,已数百岁矣。”(出《
仙传拾遗》)
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玉城崔巍,但闻清香霭郁,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人,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笑舞于广陵大木樨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
旋风,忽悟若醉中梦回尔。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不允。上皇因想
瞿琮风中飞舞袖被,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今,清丽无复加于是矣。
邵州城下,大江南面潭中,昔
开元年,天师申元之藏道士之书三石函于潭底。元之善三五禁咒之法,今邵州犹多能此术者,为南法焉。
唐文宗开成中,新罗崔承、金可记、僧慈惠,游学入唐,俱与终南天师申元之结交,元之绍介于仙人
钟离姓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