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哥曼德特种部队
1940年英国成立的特种部队
英国哥曼德特种部队,是特别空勤团队员世界特种部队的“先行者”。1940年6月6日,为反击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英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下令“立即对整个德军占领区发动积极而又连续的反攻击”。于是,世界上第一支独立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新型部队——“哥曼德”应运而生。英军将其命名为“哥曼德”。这一名称源于上世纪初的第二次布尔战争,英军称擅长搞突然袭击的布尔人小股部队为“哥曼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哥曼德”深入敌后偷袭破坏,使德军寝食不宁。气得发狂的阿道夫·希特勒曾下达第46号令,要对其斩尽杀绝。“哥曼德”一词名闻遐迩,现已成为世界特种部队的通称。
基本概况
这支部队有3000名队员,由第三“哥曼德”旅、第九“哥曼德”前线观察团、特别舟艇队、海上特勤队、训练队等组成。其标志为一只跃跃欲试的青蛙和两支交叉在一起的船桨。只有约400人的特别舟艇队(简称SBS),是“哥曼德”中的“哥曼德”。它成立于1941年,是一支全天候的特别侦察作战分队,活动范围遍及全球。在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SBS派出分队,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了两栖登陆、海上跳伞和长途行军,成为第一支登上马岛的英军反攻部队。1991年海湾战争中,SBS是最先向伊军发动进攻的部队之一。他们乘坐直升机渗透到伊军后方,在其重要通信设施附近布设炸药,全面破坏其指挥通信网络,使伊军精锐部队在多国部队发动地面攻势时,陷于全面混乱和各自孤立的状态。
名称由来
英国sas特种部队“哥曼德”是英国特种部队的别称。它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世界十大特种部队之一,并伴随战争的硝烟,不断完善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后来世界各国特种部队建设效仿的楷模。相传在1899年至1902年非洲爆发的“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英国派出了25万军队对布尔族人进行镇压。布尔族人的军队只有英军的1/5,很难正面抵抗英军的强大攻势。但是,布尔人骁勇剽悍,机智灵活,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化整为零”、“袭击骚扰”等打击方法,组织多股小部队,凭着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在夜间和山谷、森林等地形或其他不良天候的情况下,对英军频频发起突然袭击,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打了就跑,打得初来乍到的英国人顾此失彼,胆战心惊,大伤脑筋。最后,英军以伤亡近10万兵力的巨大代价,输掉了这场战争。当时英国称这些专门从事游击袭扰活动的布尔人小股部队为“哥曼德”(英语为COMMANDO,意思是特别行动队)。布尔人的这种战术给英国人以深刻印象,英国特种部队被称作“哥曼德”其用意不难理解。
历史战绩
英国特别空勤团队员“哥曼德”特种部队诞生不久,就积极寻找战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二次世界大战为“哥曼德”提供了施展本领的舞台。
格思济岛1940年6月23日深夜,由托德少校指挥了第8独立中队所属的120名特种队员,分乘6艘救护艇,从纽黑文、福克斯通、多佛尔等港口出发,在空军的掩护下,对法国北部沿岸的布伦和贝尔克两个港口城市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哥曼德”成立后向德军发起的首次攻击。袭击部队快要进入布伦港时,被德军探照灯发现,接着就遭到巡逻艇的追击,巡逻艇炮火十分猛烈。由于袭击部队装备约半数是轻机枪,很难抵抗德军的炮火,只得迅速撤离,另寻目标再次组织袭击。但从贝尔克以南6公里登陆的袭击分队,行动十分隐蔽,突然向一个德军据点投掷了手榴弹,打死了2名哨兵。
7月14日,“哥曼德”实施了第二次袭击战斗行动。目标是位于法国瑟堡以西、英吉利海峡内的格恩济岛。这次袭击行动得到了上级情报部门的大力支持。英国间谍事先获悉,有大约470名德军已被空运到该岛执行守岛任务,岛上一些防御措施还不太完善。参加过第一次袭击行动的指挥官托德少校,这次又受命于指挥第11独立中队及第3“哥曼德”部队的一个分队,在14日的夜晚分别乘坐2艘旧式驱逐舰,驶向英吉利海峡的格恩济岛。当快要接近该岛的时候,袭击部队又换乘5只救护艇,多路向格恩济岛进发。为了防止救护艇的发动机声被岛上德军听到,暴露袭击行动企图,配合行动的英国皇家空军侦察机故意发出隆隆的响声,在格恩济岛上空盘旋。担任佯攻支援的分队,分别对塞纳湾和瑟堡半岛采取了行动,全力保障袭击部队的行动。特种突袭部队隐蔽地实施登陆,轻松地夺取并控制了格思济岛,战斗中“哥曼德”没有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也几乎没有付出流血的代价。这是组建以来,“哥曼德”第一次成功而不流血的行动。
英国特种部队战区高空伞降军犬虽然这次袭击行动的战果不大,但在当时英军在欧洲战场连连受挫,被迫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到一个月的的局势下,就向德军发起反击,无疑鼓舞了英军的士气,也受到英国国民的赞扬。
逻弗敦群岛
1941年3月,“哥曼德”第3、第4部队成功地偷袭了挪威西北方向的逻弗敦群岛,俘虏德军士兵216名,抓获60名纳粹党员,击沉11艘德国舰艇,炸毁岛上德军用于制造甘油(制造发射药的原料)的鱼油加工厂。而袭击部队损失甚微,只有一名军官因装在裤袋里的手枪走火而死亡。此次袭击行动战果巨大。
“哥曼德”除了组织较大规模的袭击作战外,有时也派遣少量人员进入德军战领区实施骚扰和破坏。1942年4月11日晚,蒙代奈罗上尉和1名士兵,渡过卡努河,深入法国北部的布任港,炸毁了德军的油轮。同年9月2日晚,一支人数很少的部队,在英吉利诲峡袭击了德军的长斯兹灯塔,俘虏了19名德军士兵。
红色恶魔
英国特种部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军并没有空降部队。战争初期德国伞兵和空运部队的频繁活动,刺激了英国决定必须拥有一支空降突击力量。于是,英军相继组建了一批空降“哥曼德”部队。这支部队官兵头戴红色贝雷帽,臂佩“皇冠和月桂叶”的徽标,手持汤普森冲锋枪轻机枪,经常从空中渗入德军后方,对港口、机场、仓库和交通线等重要目标展开不间断地破袭,沉重地打击了德军,被德军称为“红色恶魔”。
“哥曼德”的一系列突袭行动振奋了英军抗击纳粹德国士气,把战争魔鬼阿道夫·希特勒搞得神经紧张。1942年10月18日,希特勒发布了著名的“根绝命令”,即“第46号指示”,命令对英军的“袭击破坏部队”,无论是否穿制服,无论是否有武装,务必“斩尽杀绝”。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哥曼德”在战争中起到了震慑作用。
战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哥曼德”划归海军陆战队,整个海军陆战队都可称为“哥曼德”部队。后来“哥曼德”部队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在部队编制、训练及执行任务方面都进行了严格规定,队员都是从英军各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然后再接受特殊的训练,各项技能全部考核合格后,才被授予具有世界十大特种部队象征的贝雷帽和徽章。由于它声名远扬,世界许多国家都曾要求“哥曼德”帮助他们训练特种部队或协助进行反恐怖行动。“哥曼德”部队经常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中的美国军队水陆两栖部队互派人员,作为对方部队的成员进行训练,同时也与挪威荷兰的特种部队进行协同和相互交叉性的训练,从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作战特点
意大利特种部队第一,在战前和战争初始阶段就使用特种部队。这一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海湾战争中表现地尤为突出。特种部队规模小、调动快,往往能在最短时间里对战争和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出反应。英军一般在战事之初就将世界十大特种部队派往敌后,侦察前沿阵地情况,搜集目标资料,破坏敌军重要设施,通过袭扰和佯攻吸引、牵制敌方力量,为大部队进攻起到先导和配合作用。当主力部队地面进攻正式展开后,特种部队一般就不再承担任务。第二,投入的方式灵活多样。投入的方式是特种作战的关键环节,成败往往在投入的一瞬间就已经确立。英特种部队掌握了多种投入的技术,水面进入可以使用冲锋舟、大型军舰或靠泅渡、蛙人等方式;陆地进入可以搭乘摩托车、侦察巡逻车或用步行、高山攀登等方法;空中进入可以用直升机或战略运输机投送或实施伞降、滑翔等;而入室行动则有屋顶绳降、强击破门、爆破取口等形式。
第三,以局部打击为主。由于世界十大特种部队规模较小,火力强度也受到限制,一般只选择点目标打击,在打击完成后迅速撤离,很少承担固守阵地的任务。
第四,以小部队分散行动为主。特种部队一般接受的都是连级以下的战术任务。在战斗中,多是化整为零,以小组、小分队、支队为单位行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军特种部队使用四人侦察分队,海湾战争中是8人步行侦察支队,而解救伊朗驻英使馆人质时特种部队是两人为一组。
第五,战斗准备状态高。英军特种部队可以始终保持临战状态,这一点通常用A、B队轮换的方式实现。当A连处于较高一级战斗准备状态时(如执行驻北爱尔兰地区的反恐怖任务),B连即处于较低一级准备状态(如在直布罗陀海峡执行治安警戒任务)。两支部队定期换防,以防止第一线的队伍出现疲劳。在战斗行动中,也有类似的分工。如特空团到达伊朗使馆人质事件现场后,有一队人处于随时进行攻击的准备,而另一队人则准备在更长一段时间后采取行动。
训练中心
德国GSG9特种部队“哥曼德”训练中心(CommandoTrainingCenterRoyalMarines,简称CTCRM)位于英国西南部德文郡的林姆佩斯通小镇。自1970年起,英军就在该地培训海军陆战队士兵和生长军官。所有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新兵和预备军官,除海军陆战队军乐队队员外,都必须在该中心接受“世界上最漫长和最严格的步兵训练”,并通过最严格的考核,才能获得令人艳羡的绿色贝雷帽和“哥曼德”臂章,成为一名真正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队员。官兵一致
首先是“官兵合训”现象。CTCRM不仅为海军陆战队培训现役和后备役军官,而且培训新兵和军士。在一些班次,还进行官兵混训。也就是说,英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和士兵都毕业于同一训练中心,他们都是“校友”;同时有的军官和士兵甚至在同班学习,他们是“同学”。
其次是官兵“哥曼德”课程内容相同,但标准有别,军官的体能要求比士兵高。在“哥曼德”训练结束后,所有的新兵和预备军官都要通过为期8天的“哥曼德”考试。“哥曼德”考试是对学员野外武器使用、战术、管理和体能进行全面检测的军事技能测试。具体考试内容包括耐力训练科目、9英里速度行军、泰山攻击科目和30英里负重越野。
纪律处罚
解放军特种部队里的狙击手尽管体罚在CTCRM是明文禁止的,但惩罚依然司空见惯。学员常常因为违反纪律、规章制度或者完成任务不好而受到惩罚。惩罚方式各色各样,既有简单的双手举枪、疯狂长跑等疲劳训练科目,也有绳上自救、浅滩俯卧撑等奇怪招式。惩罚范围既有“一人做事一人当”式,只惩罚具体违规者,也有“一人犯法全班株连”式,集体陪罚。
绳上自救实际上是一项正式训练内容,但由于其相当的难度而备受教官的宠爱变成了惩罚科目。在一个宽8英尺(约2.45米),深5英尺(1.5米)的露天池子的上方悬着一根看上去并不太结实的长绳。教官命令学员一个个从绳子的一端向另一端爬,到中央时将脚放下,只留两只手抓住绳子,吊在水面上,然后再设法让双脚重新回到绳上,爬完全程。筋疲力尽的学员没有几个能救得了自己,绝大部分都成了落汤鸡。他们抱着裹在湿淋淋衣服里的身体,冻得嘴唇乌紫。
残酷训练
“哥曼德”训练的艰苦性和残酷性是举世闻名的,几乎每个学员都会在某一阶段遇到困难。尽管允许多次补考,,但最后总会有将近半数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出训练。这些原因可能是伤病,可能是体能上的问题,更多的是缺乏毅力,不能适应海军陆战队的生活。9英里(约15公里)武装长跑的最后一段是臭名昭著的“伤心路”,几十年来有上千名的学员就是因为体力不支或毅力不够而倒在这段短短的路上,最终被淘汰遗恨终生。被迫退出训练在CTCRM是司空见惯的事,在众多淘汰者中,其中就包括爱德华王子。
牺牲奉献
美海军特种部队进行海上反劫持演习在CTCRM的一间教室里,一名教官正在做他这堂课的开场白:“先生们,下面我要说的是你将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件事,那就是你们的女友或是妻子会离开你们,你们在训练结束时将不再是以前的自己,需要面对新的人生。”
对每个“哥曼德”队员来说,从决定加入海军陆战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们将抛弃常人的生活,将军旅生涯的惊险和刺激作为他们人生的最大快乐,而将女人和家庭放到了第二位,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花前月下,他们执行任务的特殊性也不允许亲人分享。从踏进训练基地的大门那一天起,学员的脸上就很少能有笑容。他们不准笑,不敢笑,没时间笑,其实让他们笑也没有几个能笑得出来的。从全副武装的长途奔袭,到让人生畏的障碍越野;从真枪实弹的训练,到孤山荒地的野外生存,超强度的训练铺天盖地,日子仿佛已经到了世界尽头。他们的脊椎被装备压变形了,胸前骨被拉开了,各种挑战自我、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训练科目,每天都有活生生的弟兄倒下,每天都有可爱的同学被淘汰。
巾帼英雄
美国三角洲部队乘坐AH-6小鹰直升机进行空中突击“战争让女人走开”,这是由来已久的名言。尽管英国在1928年时妇女就有了参政权,皇室有女王,内阁有女首相,CTCRM也招收女新兵和女学员,男女学员实行同样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标准,原则上女学员只要通过“哥曼德”考试,就可以成为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但英国海军陆战队却一直是男人的天下,直到2002年该记录被一位名叫菲利普·塔特莎的女学员打破。
菲利普·塔特莎是一名陆军上尉,自愿申请加入海军陆战队而参加“哥曼德”训练。在通过之前,她已经经历了两次失败,第一次是因为简单的识图出错,其父亲还因此向记者抱怨,海军陆战队存在性别歧视,故意找茬淘汰他女儿。第二次是因为菲利普·塔特莎在6英里(约10公里)耐力训练中背部受伤,医生要求她自动退出训练。2002年3月,在经过两次失败后,菲利普·塔特莎终于成功,成为英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哥曼德”考试的女学员,海军陆战队旅长尼克·鲍兹亲自授予绿色贝雷帽,英国大小媒体争相报道。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名称由来
历史战绩
作战特点
训练中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