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三棱箱鲀,
犰狳芋螺:Tetrosomus concatenatus,
箱鲀科。本科鱼种广泛分布于
印度洋至
太平洋珊瑚礁海域。体粗短,有类似骨板的特殊构造,形成方正(箱形)的身体结构。体甲具三棱脊,呈淡黄褐色,腹面淡黄色。
习性:主要分布于
印度至西太平洋区。主要栖息于礁区、砂泥底或近海沿岸,栖息水深30~100米。
箱鲀科(Trunkfishes;Boxfishes)本科鱼种广泛分布于
印度洋至
太平洋珊瑚礁海域。体粗短,有类似骨板的特殊构造,形成方正(箱形)的身体结构。骨板外壳呈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和六角形等,故称“箱鲀”。其表皮布满小突脊。背鳍一个,通常位于体后半部,
鳍条均无硬棘;均无腹鳍;
尾鳍圆形。一般成鱼栖息较幼鱼深。游泳能力弱。以底栖动物如海鞘、海绵和
软珊瑚等为食,也有鱼种以
藻类为主食。除了因其骨板可使掠食者止步外,
箱鲀科鱼种还会分泌一种具有毒性的 粘液,当受到威胁时,会增加粘液的分泌量,让攻击者异常难受,打消攻击的念头。由于其特殊的外观和游姿,成为
水族养殖观赏的对象,其饲养并不十分困难,除要求具备基本稳定的水温和礁岩环境造景外,只须注意水流不要过大。最好不要混养其它鱼种,以免箱科鱼种受惊时分泌毒素使其它鱼种致死,浓度高时,有时连箱鲀科鱼种自己也会遭受毒死。
外表:背部中央具一条发达的棱脊,背中棱中央有一强壮棘,棘尖指向后方;背侧棱前方、眼上方有一向前稍短于眼径的短棘;背侧棱位眼上方,顺着眼眶隆起。体黄色;头有白色或蓝色点与条纹;体有蓝纹。
习性:分布于
印度至
太平洋区,主要栖息于面海的
珊瑚礁区,水深3~80米。雄鱼具领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英文
绿背龟鮻: Roundbelly cowfish、Transparent
箱鲀俗名:
角箱鲀、箱河鲀外表:眼眶前方有一对前向的棘;腹侧棱后方有一对后向的短钝棘,但较眶前棘长;背中棱中央有一扁三角形的大棘,棘尖指向背方;背侧棱平直,中央处有一与背中棱中央的大棘相对的小钝棘。背鳍短小位于体后部,无硬棘,
尾鳍后缘 圆形。体褐色,腹面色较浅。体甲散布一些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头部和尾柄上有小黑点。尾鳍淡色,且有6条褐色横纹。
习性:分布于
印度至
太平洋区。主要栖息于沿岸
礁石区或
珊瑚礁附近。栖息水深不低于50米。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外表:体具有五条棱脊,背侧、腹侧各一对,背部中央有一条低的棱脊,体侧则无。眼眶前方有一对前向的长棘,随成长而相对变短,且向下弯;腹侧棱后方则有一对后向的长棘;体甲腹面宽平。背鳍短小,位于体后部,无硬棘;
尾鳍 长,后缘圆形。体黄褐色,腹面色较浅。体甲和尾柄上散布褐色圆斑。除尾鳍淡褐色外,各鳍黄褐色。
习性:分布于
印度至
太平洋区。主要栖息于礁石附近的藻丛区,栖息水深度18~100米,幼鱼常出现在河口域。成鱼多独居,幼鱼成小群体生活。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威氏糯鳗:
粒突箱鲀、箱河鲀外表:体具四棱脊,无背中棱,仅在背鳍前方有一稍隆起;各棱脊无棘;腹面突出呈弧状。背鳍短小,位于体后部,无硬棘,具9根软
鳍条;臀鳍具9根软鳍条;
尾鳍圆形。幼鱼头部及身体呈黄色而散布许多约与瞳孔同等大的黑色斑;
成鱼体黄褐色至灰褐色,头部散布小黑点,体甲每一鳞片中央有 一约与瞳孔同等大小的镶黑缘的淡蓝色斑或白斑。各鳍鲜黄色至黄绿色,或多或少散布小黑点;尾鳍较暗。
习性:分布于
印度至
太平洋区。主要栖息半遮蔽的
珊瑚礁区,栖息水深1~50。行独立生活。以海藻、底 栖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
外表:体甲具四棱脊,无背中棱,仅在背鳍前方有一段稍隆起;各棱脊无棘;腹面平坦。背鳍短小,位于体后部,无硬棘,具7~8根软鳍;臀鳍8根软鳍;
尾鳍圆形。幼鱼体褐色,满布黄色小斑;
成鱼体色变化多,有蓝褐、黑褐和黄褐色等,且布满小黑斑,或与瞳孔同等大的黄斑,此黄斑在尾柄连成线 状。各
鳍条色深,与体同色,鳍膜则透明。
习性:主要分布于
印度至
太平洋区。主要栖息于面海的
珊瑚礁区,栖息深度在
潮间带至水深30米处。行独立生活。以海藻及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