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迹山寺
位于湖北孝昌县牛迹村的古建筑
牛迹山位于湖北省孝昌县邹岗镇牛迹村,山上有座千年古刹——牛迹山寺。传说中的“牛迹八景”与亭、、楼、阁布局合理的八风景区遥相辉映。
简介
牛迹山寺位于孝感市中部,距孝感城区20公里,距邹岗镇政府所在地仅1公里,东距京珠北高速4公里,西距北京—香港公路京广铁路均为4公里。8米余宽的柏油路(肖港镇——邹刚)在寺前经过,寺庙具有十分便利的交通优势。
具有神奇美妙传说的牛迹山,属大别山余脉,海拔97米。据传在远古时期,太少老君李骑着青牛下幽谷关途径此山,竟迷恋山之郁美,风之和煦,气之娴纯,故蹰足而观,坚持良久,山石上刻踏出青牛脚印,牛迹山因此而得名。
历史
开唐时期,约公元622年,高祖李渊访民情,徒步南巡,涉足牛迹山,小憩中浅尝牛迹山米,因其米粒均匀,肚无腹白,青干油结,嗅之喷香,食之可口,大加赞赏,并令地方岁岁进贡,定为皇太子专用食米,因此,牛迹山所产稻米又称太子米
安史之乱期间,两榜进士张巡出使睢县(今睢县)县令,奉命据守睢阳区,被安禄山部围困半年之久,城内军民易子而食,折骸而炊,终因粮断援绝而城破,张巡遂握拳透指,怒目圆睁,自刎而亡,以身殉国,传说其灵魂不散,仙游到牛迹山,显示神威,保佑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被百姓尊为大王菩萨,并为之立庙,供奉香火,连年不断,庙会所辖范围达36湾之众,鼎盛时期供奉者有10县60乡善男信女。今天的牛迹山逢庙会日,远及武汉市江西省等信奉者前来观瞻,日朝奉者达万人以上。
景点介绍
牛迹山在历史和自然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极具影响和很可观赏的牛迹八景,即仙牛遗迹、神灵赫濯、丹吸水、平地登楼、双桂飘香、古朴生云、山前酒馆、百步三桥
寺院规模
牛迹山大约450亩,涉及牛迹、旗杆两村,寺庙占地14000余平方米,修建有大王殿、大雄宝殿、娘娘殿、卧佛殿四大殿,三圣殿、祖师殿、地藏殿、仙牛殿四小殿,天王殿,钟鼓楼,露天观音像一座,另设办公室二处,住房18间共计200余平方米,大及斋堂一处。另山下戏台一座,围院近600米,门庭一座。
后期建设规划
在完善寺庙相关佛教建筑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牛迹山文化特色,深化牛迹山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孝昌县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心和游览圣地。
四规划原则
1.在融合佛教文化、世俗文化、牛迹山原有文化的基础上,突出牛迹山文化特色;
2.综合体现朝拜、休闲、旅游观光和文化交流多种功能;
3.增加能提现牛迹山文化的建筑设施;
4.在保持依山而建、左右对称的寺庙格局基础上,强化园林化布局。
功能分区
1.牛迹山文化区:以山门至大王殿为中轴,主要建筑分布于中轴线上,涉及项目包括原有的大王殿和木兰殿,从前至后依次新建的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鼓楼、小广场、综合楼等与原有的寺庙建筑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牛迹山寺的寺庙建设。
2.佛教活动区:主要分布在中轴线的右下方,主要分布于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王殿以及综合楼这些都是佛教活动的主要建筑。
3.主要休闲区:以山门至大雄宝殿为中轴,主要分布于中轴线的右下侧。涉及项目包括从左至右广场休闲区、儿童休闲区以及沿水休闲区,三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整个牛迹山规划的休闲区域。
4.后山住宿区:后山住宿区是僧侣宿舍,其来源是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四周为僧侣住宿的地方,中间的是为僧侣打坐念经准备的,这样可以避免相互干扰,让僧侣的生活更加合理舒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景点介绍
寺院规模
后期建设规划
四规划原则
功能分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