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村,明永乐三年(1405年),另一说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高文明从
浙江省会稽县迁此,建村于蕙兰丛生之处,遂命名蕙村。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进士高出“取美好吉兆”之意,改称
徽村。1947年,徽村分为民生、建平、常胜三个行政村,本村为民生村。民生村位于
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18′,北纬36°47′。东与埠落村相邻,西与建平村一河之隔,南与彩春泊村相望,青石公路在村南东西走向横穿而过,北与周家村接壤。距镇政府驻地约4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隶属
留格庄镇。全村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芋头及蔬菜、
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365户,912人。有高、王、张、李、薛、宫、盛、冷、赵、马、于、杨、刘、姜等14姓,均为
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为
高姓。
文教科技
清代,本村高启元主办东壁义塾。清末、民初时,又有高冠英创立的冠英书房和刘松崖办的镜山书房。1942年解放后,合办徽村完全小学兼中心小学。1969年,成立了民生小学。同年,成立徽村联办中学,校址设在常胜村。1992年,联办中学取消,改为徽村学区小学。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5人。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村民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后,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16.5万元。2000年,全村收入1507万元,人均存款14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109辆,摩托车109辆,电话92部,彩电242台,电冰箱62台,洗衣机2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1983年以来,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3的老房、旧房进行了翻新装修。新房区街道整洁,室内宽敞明亮。1999年秋,村里又投资2万余元,整修了村里的主要道路。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集体福利1975年,村里自筹资金2万元自行发电,解决了村民的照明和日常生活用电。1979年,投资3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5年,投资8万元,安装上闭路电视。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春,王斌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成立党支部,王斌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了9个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150人,奔赴前线抬担架,抢救伤员。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2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47名。高振玉、盛仁江、盛太、高全竹、薛京福先后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88年起,薛京福担任党支部书记。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9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为村政府,赵秀生任村长。1958年9月,改为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赵秀生、宫廷喜、赵振生、盛学海、顾振合、张京林、王璞、高京祥、薛京福、王清、盛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