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槿(学名:Hibiscus cannabinus),又称洋麻、红麻、钟麻、芙蓉麻、槿麻、阿姆巴里麻等,属于
锦葵科木槿属的草本植物。原产于
西非,后传播至
里海沿岸及
印度,19世纪之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
美国、
古巴等
加勒比海沿岸国家,
澳大利亚,
日本及中国的
黑龙江省、
辽宁省、
河北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广东省和
云南省等省。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在欧美被主要当做黄麻的替代品。
大麻槿是一种短日照喜温作物,适合生长在
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中;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增强。大麻槿原产印度,现各
热带地区均广泛栽培。
大麻槿的茎皮纤维柔软,韧度大,富弹性,是供织麻袋、麻布、鱼网和搓绳索等的上好原料。
形态特征
大麻槿为多为一年生
草本,时有
多年生草本。生长速度快,100日至125日间便可长成1.5-3.5m。茎直径1-2cm,直立,无毛,疏被锐利小刺,少分叉,基部为木质。叶长10-15cm,异型,下部叶心形,不分裂,上部叶掌状3-7深裂,裂片长2-11cm,宽6-20mm,呈
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至近圆形,具锯齿,两面均无毛,主脉5-7条,在下面中肋近基部具腺;叶柄长6-20cm,疏被小刺;托叶呈丝状,长6-8mm。花直径8-15cm,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近无柄;
花萼近钟状,长约3cm,被刺及白色绒毛;花大,呈白色或黄色,内面基部红色或紫色,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6cm。果实为
蒴果,球形,直径约1.5-2cm,密被刺毛,顶端具短喙,内有
近无毛肾形种子。花期为秋季。
生长环境
红亚麻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要求生育适温25℃,无霜期150天以上,生育期
降水500毫米左右。适于
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强,是涝洼地区的稳产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延长,有利营养生长;缩短光照可促进生殖生长。故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
繁殖方法
选地整地
大麻槿对土地的要求不严格,最好选黑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的地块。必须精细整地,以伏秋松耙整地为主,以便吸纳降水。春天整地以耢耙为主,最好采取耢、耙、施肥、播种一条龙作业,以利抗旱保墒。整地做到地面平坦,上虚下实,没有坷垃。
适时播种
播种期:早播延长了大麻槿的有效生育期,可以增产。以0-5厘米处土温稳定在12℃时播种为好。播种时应抓住冷尾暖头抢晴天及时完成。
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决定,发芽率在70%的种子,每亩用种量1.5-2
千克。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于70%应按比例酌情增加播种量。
播种方法与技术:采用垄距65厘米,垄上双行,精播机播种,每延长1米下种粒数35粒,播深3-4厘米。播种时要求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播后轻压。
分布范围
我国
黑龙江省、
辽宁省、
河北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广东省和
云南省等省栽培。原产
印度,现各
热带地区均广泛栽培。
主要价值
蓖麻纤维银白色,有光泽,吸湿散水快。适于织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绳索。带皮麻秆可作
造纸原料,剥皮后的麻骨用于烧制活性炭和制纤维板。叶可作牲畜饲料。根据加工方法和用途,用红麻纤维增强的
复合材料有如下种类:
二、缠绕法,制造管道类产品;
四、填料(
没药树)板,用于制造建筑、装饰和包装材料等。
应用详解
纯麻类产品的综合机械性能难以与合成材料相比,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明显优良,比如较高的摩擦系数和
弹性模量、高吸湿性、高吸油性、耐热性以及自行降解性等。我国是
蓖麻的传统种植大国,麻袋、麻绳是红麻的传统用途。在其受到合成纤维产品的冲击而市场逐年萎缩的情况下,根据红麻材料的特性,积极开发其在制造土工布和
复合材料方面的用途,既利国利民又大有可为。
红麻纤维粗糙、硬挺,可纺性差,一般支数为1.5~3Nm,最多也不超过10Nm,只能粗支稀织。但是利用非织布技术则可为红麻织物别开一片天地。
农田基本建设、
环境工程、水利设施、道路施工等方面,各种土工布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堤坝、护土坡、高速路路基等大量使用以锦纶等强力合成纤维制造的土工布。但是在水土保持、道路绿化、景观美化方面敷用以黄、
蓖麻纤维制造的三维土工布,针刺草皮等产品,则别有一番景象。
织成蜂窝状的麻类产品具有极好的
吸附性能,敷设于坡地后,既可蓄留水分,又保持土壤不被风雨侵蚀。置作物种子肥料于蜂窝,会很快发芽,形成植被。即使麻纤维年久腐烂,植被既成,百年无患。
现代家庭,无论室内装饰,还是屋顶绿化,都可使用红麻产品。红麻墙布天然质朴,还有呼吸作用,可调节湿度,吸收不良气体,让你享受健康的实惠,黄、红麻织物用于屋顶绿化,可使保温、包暖的复杂工程变得易如反掌。
蓖麻还可作为
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黄、红麻的强度,特别是
弹性模量很高,因此适宜作补强材料。在有些场合,甚至可代替价格昂贵的碳纤维。
日本已有汽车制造厂用红麻加某种树指制做高级轿车的车门背板,质轻、强韧而抗冲击性能优越。
历史
学者普遍认为洋麻原产于
西非,历史文献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西苏丹,在非洲,洋麻被作为纤维织物,其叶可作为食物。西方直到十八世纪才认识大麻槿,当时,印度科学
植物学之父
威廉·罗克斯堡进行了用洋麻代替大麻织物的实验。在印度,它主要被用来作绳索及麻衣。1920-1925年间
苏联对纤维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30年代苏联将大麻槿引入中国,至1950年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麻槿生产国。
由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黄麻短缺,美国开始试验其它的纤维替代品,洋麻因为其适应性高而被青睐。1942年,美国农业部(USDA)及联合纤维委员会(Cooperative Fiber Commission)等部门与
古巴进行了一项旨在发展高产新品种、抗病品种的联合研究,该研究加强了对洋麻的研究。之后,
哈里·S·杜鲁门总统的第四点计划在
危地马拉生产出了大麻槿的光敏品种。然后,位于佛罗里达
大沼泽的大沼泽实验所(Everglades Experiment Station)及USDA继续对大麻槿进行了15年的研究。
正是由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黄麻短缺,才使本在西方默默无名的大麻槿作为黄麻的替代品被大量使用,美国、古巴及其相关国家,洋麻产业都已非常机械化。
用途及栽培
大麻槿杆纤维多,可制成绳索、衣物等。另外,因其成长迅速,收获的纤维多,还可作为木浆的替代资源
造纸,在2000年左右颇受瞩目,在日本被作为名片或纸巾用纸的原料。
但是,其缺点也有很多,如:由于其茎上有尖锐的刺,加工时颇费功夫;从土地上吸收养分的能力极强,重茬危害大;还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有人认为大麻槿如同
加拿大一枝黄花一般,一旦生根野外便难以驱除,但是大麻槿并非
宿根草,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相比,其散布力较弱,至今未见其深刻影响植物生态的报告;另外,大麻槿与木材相比容易腐烂,用作造纸等的原料难以长期保存。
另外,因为大麻槿成长时吸收大量
二氧化碳,所以有人建议将种植大麻槿作为全球变暖的对策之一。但是因为大麻槿收获后便放置起来,燃烧之后其固定的碳素便再度回到环境中,对低碳化完全没有贡献。但是从其代替木材
造纸这一点,相比制造相同量的纸张所消耗的木材成长所用的时间(成长时间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大麻槿还是对低碳化有所贡献的。
虽然大麻槿的叶很像大麻,但是完全不含成瘾性成分。
大麻槿种子可用来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