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红虾
管鞭虾科美红对虾属的一种节肢动物
阿根廷红虾(学名:Pleoticus muelleri),别名牟氏美红对虾等是一种管鞭虾科美红对虾属节肢动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和巴西大陆架内,常于温度区间6~22°C、盐度31.5‰~33.5‰和水深范围3~120米的水域中活动;喜栖息于温带冷水海域底栖环境。有别于大多数其他对虾科家族,它不需要迁徙至沿海泻湖或河口地区。
阿根廷红虾体长10-19厘米左右,性成熟雌虾体重约100克,而性成熟雄虾体型较小,体重约50克。体呈橙红色,甲壳亚门外表光滑,额角短且微扬,背缘带齿,头胸甲甲壳较厚且有刺,尾节背有纵沟,侧缘有固定刺。通常情况下,其生命周期约3~4年。作为杂食性虾类,阿根廷红虾主要以大量甲壳类、软体类、藻类和鱼类为食。
阿根廷红虾具有不逊于市价更高的其他物种的风味。其捕捞业是阿根廷海域最重要的渔业之一,在相关经济专属区域内甚至是“一家独大”的产业。得益于阿根廷国家渔业当局的有效管理,阿根廷红虾捕获量在2012年小幅下降后,以年均22%的速度增加,并于2016年达到2011年渔获量的两倍。
命名与分类
英国甲壳亚门学家斯彭斯·贝特(Spence Bate)于1873~1876年间分期发送科学成果报告手稿,其中首次描述了阿根廷红虾。最终该报告于1888年出版装订在《挑战者报告》第二十四卷中(Voyage of H.M.S. Challenger Reports, Volume 24, 1888),且Spence Bate将其命名为Philonicus mülleri,由于拼写不合规修改为Philonicus muelleri,而最后于1888年迭代命名为Pleoticus muelleri。
形态特征
阿根廷红虾平均体长约为10cm左右,成年雄性个体体长可达到18cm,成年雌性体长可达到22.5cm;性成熟雌虾约100g,性成熟雄虾约50g,两性个体一般在4月份平均体重最大。其主要特征为整体呈现橙红色,甲壳亚门外表光滑,头胸甲部位甲壳较厚。其额角短且微微上扬,未延伸至第一触角柄末端。额角背缘带有8~10个齿,而腹缘无齿。在头胸甲上可观察到眼眶刺、眼后刺、触角刺和肝刺。第三至第六腹节呈现纵向脊状结构。尾节背部中央有一条纵沟,侧缘配有一对固定刺。
阿根廷红虾在性成熟之后两性个体在外观上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具体如下表: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阿根廷红虾分布覆盖范围广,北至约南纬23度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周边海域,南至阿根廷圣克鲁斯(Santa Cruz)附近的河口海域,主要在阿根廷至巴西大陆架内的西南大西洋海域活动。
栖息环境
阿根廷红虾通常在温度区间6°C至22°C、盐度区间31.5‰至33.5‰、水深范围3~120m的水域中活动,并且作为浅海物种,阿根廷红虾倾向于在冷温带水域的底栖环境中栖息。在受精卵孵化后的发育初期有几个上层浮游阶段,此后定居在较软底质上。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阿根廷红虾是一种杂食性虾类,主要以大量甲壳亚门、软体类、藻类和鱼类为食。此外,它也捕食一些底栖多毛纲、有孔虫类、沙壳虫类、海绵类、水螅类、线虫类、棘皮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其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时刻是从拟足幼虫期到浮游幼虫期的过渡,这时内部储备的自养方式结束,开始依赖以硅藻和甲藻为主的外部饵料。它会在蜕皮阶段(蜕皮前3~4天和蜕皮后1~2天)具有4~6天的停止进食时间,在此期间其自身胰肝腺贮存的营养物质为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节律行为
不同于热带亚热带的其他对虾科种类具有向沿海、泻湖、港湾洄游的习性,阿根廷红虾的整个生活周期都在海水中度过。虽阿根廷红虾不洄游,但它们也是要进行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觅食和合适的生长空间。阿根廷红虾通过在洋流中成群结队垂直移动完成迁徙。圣乔治湾(San Jorge)南部与北部的红虾具有不同的空间位移模式:南部海湾的标记虾以东北偏北为主要迁徙方向,而北部海湾的标记虾先向东南偏东方向迁徙,再向北移动。
生长繁殖
繁殖产卵
性成熟的阿根廷红虾每克体重相对怀卵量在8700到10800粒之间。历史上的繁殖密集区(1998~2012年)位于深度23米至105米之间,温度在7.42°C至16.34°C之间,盐度在32.93‰至34.05‰之间,繁殖时常群集在一起进行交配,彼此产卵区十分接近但不完全一致。大规格怀卵雌虾在第一次产卵后,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可能在同一年内进行第二次产卵。
生长发育
阿根廷红虾的生命周期始于海水中卵子的释放,随后经历受精卵、无节幼虫、原生糠虾、早期籽虾等发育阶段。从产卵到孵化,即到头胸甲长到3毫米时,大约需要4至5个月;长到可以捕捞的成熟群体大约需要1年。阿根廷红虾生命周期较短,约3~4年,并在海水中度过完整的生命周期;在其分布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繁殖策略和生长速率,在温暖水域生长较快,表明其生命周期特征具有可塑性。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阿根廷红虾渔获量年波动较大,但自2006年以来捕捞量逐渐增加。商业养殖区也发生了演变,逐渐向远离海岸的东北方向扩展。阿根廷红虾捕获量在2012年小幅下降后,以年均22%的速度增加,并于2016年达到2011年渔获量的两倍。
致危因素
过度捕捞为主要致危因素,由于2013年创年产量记录,而导致之后出现过度捕捞的迹象。
保护措施
阿根廷红虾的保护措施包括持续监管捕捞行为、实施时间和空间封闭区域(保护条例名称:Resolution No. 153/2002 from the Secretaría de Agricultura, Ganadería y Pesca de la Nacion)。其中提出拖虾船需满足持有有效许可证、尺寸限制、特定网目尺寸等一系列要求,且封闭区域由省级和国家级机构主管。
通过分区封闭治理、在专属经济区内捕捞阿根廷红虾和持续追踪监测等手段保护红虾生态。并且国家渔业当局划定圣霍尔赫湾(Golfo San Jorge)为阿根廷红虾繁殖和生长保护区,规定在5月~11月期间禁止捕捞阿根廷红虾。
主要价值
阿根廷红虾具有不逊于市价更高的其他物种的风味。其捕捞业是阿根廷海域最重要的渔业之一,更是独占经济专属区域的最赚钱项目。巴塔哥尼亚地区是最盈利的红虾聚集地,也是渔船的主要目标区域。自2006年以来,报告的年度总渔获一直在持续增加,2016年达到177,932吨的纪录。渔业经济部门根据海关数据(2016)得出的结论,2016年阿根廷红虾在出口中的份额高于其他商业水产品,出口价值近10亿美元(超过总出口额的50%)。
参考资料
..2024-01-26
..2024-01-11
..2024-01-11
Pleoticus Spence Bate, 1888.marinespecies.2024-01-11
..2024-01-11
..2024-01-11
目录
概述
命名与分类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节律行为
生长繁殖
繁殖产卵
生长发育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