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叙事曲》是作曲家
刘文金创作于1958作的一首二胡曲。乐曲采用叙事手法,叙述了作者的家乡在旧社会所经历的苦难,劳动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推翻后的欢乐情怀,表现了豫北人民乐观、豪爽的性格,抒发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的真挚情感。
《豫北叙事曲》初稿完成于1958年,时年21岁的刘文金还是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作曲专业三年级学生。这时的他正在进行一项大胆的尝试:将民族乐器
二胡和西洋乐器
钢琴结合起来,创作一首曲子。在他的家乡——豫北大地,民风淳朴,具有浓厚的
民俗音乐文化氛围。回首童年,故乡情景历历在目。他感慨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浓郁的文化气息深深影响了我”,正是因为这种故乡情结,使他以豫北为主题,创作了该曲,将豫北人民的生活状态与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 历史事件相结合,在音乐上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通过两个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音乐主题的对比发展,展示了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下,豫北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变化。
全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组成。在自由而强烈的引子后,
二胡以缓慢的速度奏出根据
河南省地方
戏曲音乐改编的 委婉的主题,如泣如诉,刻画了解放前受压迫的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情:变化反复时,在同一小节内出现了明显的“do”音的交替,感情更为悲哀。第二段通过间奏,由C调转入D调,情绪陡变。要求运弓比较有弹性,顿挫分明;旋律明快,节奏多变,以
豫剧中经常使用的二度、四度、六度的前倚音或后倚音润饰主题,充满喜悦和诙谐之情,展现了解放后的一派欢腾景象。第三段又转回到C调,散板需要由慢到快、音符由少到密,节奏时整时散,速度时慢时快,旋律跃宕起伏,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第四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但由于改变了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等要素,音乐形象也随之改变,明朗宽广,富有浪漫色彩,表现了豫北人民对
新生活集团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景。
1993年,《豫北叙事曲》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首入选的二胡曲。是当代
二胡独奏作品中的一株奇葩,是建国以来当代作曲家
刘文金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音乐吸收与借鉴的成功尝试。在音乐体裁形式方面作曲家以中国传统音乐的速度渐变结构思维为基础结合西方音乐的再现原则构成了《豫北叙事曲》的曲式结构。作曲家这种在传统二胡语言的基础上结台西方音乐的发展手法有别干传统二胡曲的题材内容的做法突破了二胡艺术表现的局限性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大胆地将民族乐器二胡同西洋乐器
钢琴相结合,与三门峡畅想曲一起被誉为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刘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
安阳市。作曲家,1961年毕业于
中央音乐学院。历任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以及
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指导。为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 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2001年被聘为
韩国中央大学校国乐大学教授。2013年6月27日22时21分刘文金先生去世,享年76岁。刘文金创作的每部作品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他写的作品几乎都找不到某个民间固定音调的原型,但是又使人感到它们都有着传统的血缘关系;这就是他长期学习传统、学习民族
民俗音乐、学习西洋音乐,经过消化、提练,再创作的结果。他写的音乐没有说教式的音调,听众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感人,有着民族音乐的神韵;继而听之,能使人思索、回味;细而察之,使人感到他的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艺术哲理,因而被称为:追求民族音乐神韵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