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School of Astronautics NUAA)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学院,校内简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5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创建于2006年。建院后相继成立了航天控制系、航天信息与应用系、空间科学与应用系。2013年,原高新技术研究院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并入航天学院。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有6个系、研究所(中心),设有4个本科专业,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教职工96人。
历史沿革
2002年3月,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依 托“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而成立。
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创建。
2006年,航天学院创建,航天控制系、航天信息与应用系成立。
2013年,原高新技术研究院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并入航天学院。
2008年,航天工程系的前身空间飞行器设计技术研究所成立。
2010年,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系成立。
2014年,学院成立航天工程系。
2016年,学院获批“仿生功能材料”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17年9月,学院北斗创新实验室成功入选由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委会、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委会、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共同遴选的“国家北斗科普教育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有6个系、研究所(中心):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航天工程系、航天控制系、航天信息与应用系、空间科学与应用系、 微小卫星研究中心,设有4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及研究员18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8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94%,专任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次、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次、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7人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人次、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次,具有一年以上海市外留学或科研经历的教师3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  
江苏省“双创计划”:赵华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曹云峰、黄护林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计划:戴振东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戴振东、郭策
学科体系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设有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高速图像压缩、空间等离子体、空间环境仿真等教学实验室。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航天、人文与艺术
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航天、人文与艺术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重点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学位授予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卫星通信与导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共建)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有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8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863”项目23项,国防预研项目6项,总装预研项目7项,各类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70余篇(其中SCI收录180余篇,EI收录2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4项。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动物粘附接触的运动行为-力学精确测试及运动仿生技术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院徽
航天学院院徽由文字和图案两个部分,由英文缩写校名、中 文院名、梅花、航天器(又为雪松属状)、运行轨迹等五个元素组合而成。构图上简洁明快、界面友好、虚实结合,院徽整体文理融通、内涵丰富、寓意深远。
院徽寓意:1.中心图案航天器亦可幻化为南京市市树—雪松,它与南京市花—梅花一起,表征航天学院座落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心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雪松和梅花亦表征了学院致力于培养超凡脱俗、进取创新的高素质公民和航天领域的开拓者。
2.光芒状的梅花图案与三角形航天器沿袭南航校徽的相关元素,表明航天学院作为南航“三航”特色之一的学院,与南航一脉相承,是南航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3.航天器、运行轨迹代表学院以航天为特色的学科专业方向和科学研究领域,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地球与物理学等,以及航天学院四系一所一中心的组成结构。
4.整个图案象征着航天学院师生探究生物机理、投身自然科学、追求天人合一、开解宇宙奥秘的科研精神和办学之道。
精神文化
坐拥东南三千里,开拓波涛万里沙。丙戌育精华,斯院初发;吾人怀壮志,剑指天涯。纲目并举,条分缕析。聚英才,立鸿愿。包罗课业之核心,孕育问天之豪俊。学究天人,窥测紫微之星光;智穷古今,探寻霄汉之苍茫。屡受军国之重任,不辱使命;频摘科技之桂冠,闪耀群星。
钟敏秀,人杰地灵。师者博闻强识,各有专长。善计谋,强统筹;知天文,晓地理。学者清秀灵动,俊伟淑雅。皆初生之牛犊,无畏啸谷之健虎。以是星火激荡,时显灵光。博学弘毅,群师犹如韩王;勤勉锐利,众生即为张杨。百家争鸣,焉慕稷下学宫之盛况;百花齐放,还思伊川之书香。挑灯夜战,何需凿壁偷光;学海泛舟,当效刺股悬梁。
飞天之道,吾辈所宗。天地始分,理气初形。屈原天问,欲极幽冥;八分列,谁解始终?志存高远,当效羲和驭天马;肩挑重担,誓在长空牧群星。君不见皇宇苍茫无穷远,朱雀玄武尽虚幻,天巡牧星游天汉,万古飞天方如愿。流星雨,婵娟舞,风光无限。愿法万户飞天,何惜六尺之残躯;终要大鹏展翅,岂止九万而归还。再者,求教自然,道法生灵,制仿生之虎。飞高檐,步绝壁,如履平地,莫辨真伪。科研之硕果累累,难以计数
学当究天人,智亦遍八荒。待到展翅时,九天任翱翔。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体系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