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仲
中国相声演员
于连仲,1935年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宝字辈儿”的相声传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于连仲自幼随父亲于俊波学艺,十二岁拜郭启儒先生为师。解放初期,于连仲加入“相声改进小组”进行学习。1952年,17岁的于连仲考上文艺兵参军,成为东北军区文工团的相声演员,同时表演、创作出:《好连长》《当兵》《照相》《我们的司务长》《雪地露营》等大量的相声,其中《好连长》《照相》灌制唱片全国及海外发行。在此期间多次代表军旅艺术家走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表演相声颇受好评。1954年3月,于连仲与弟弟于春藻跟随侯宝林学习相声。
90年代末期,于连仲随部队裁军退居二线,从事辅导后生力量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工作。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于连仲,1935年出生于相声世家,自幼随父相声名家于俊波学艺。12岁拜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启儒为师,因名家指点,颇得真传,加上刻苦钻研、吸收各家之长使其艺术造诣深厚。
演艺经历
1950年1月19日,北京前门箭楼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16岁的于连仲被父亲于俊波带进“相声改进小组”,通过报刊识字,学习政治、时事解说,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以外,还要练习相声基本功,包括《地理图》《八扇屏》《菜单子》《夸住宅》这些思想内容比较正向、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及地理知识的贯口活。
1951年春节后,于连仲报名参加中央组织的“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与王学义表演相声《如此美国》。次年8月1日,于连仲考上文艺兵参军,并加入东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1954年3月,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杜平给于连仲和弟弟于春藻下达任务跟侯宝林学相声,侯宝林、王亚兰给于连仲兄弟长达三个月的授课,为于连仲以后的相声演出和创作奠定了基础。1959年到1960年,于连仲到蛟河战车独立一团当了近一年的兵,站岗、巡逻、训练、打靶,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认真观察,细心揣摩。他还专门向抗敌话剧团导演田呐、演员王龙江请教如何在相声表演中刻画人物,于连仲走到基层士兵中去,深入体验军人生活,把军人生活以相声形式艺术再现。
于连仲先生在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空中,一如既往辛勤耕耘。不同的时代为繁荣相声事业都相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表演、创作出《好连长》《当兵》《照相》《我们的司务长》《雪地露营》等大量的相声新作弘扬时代。众多作品在全国各级广播电台播送脍炙人口。其中,《好连长》《照相》灌制唱片全国及海外发行。1964年,于连仲以自创的军队段子《好连长》《照相》参加了解放军第三届文艺汇演并获奖,总政治部傅钟上将为于连仲颁奖。同年,于连仲还到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出了《好连长》等优秀段子,获得了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鼓励。
改革开放后,于连仲的艺术表演与创作进入鼎盛时期。其《连队歌声》《军歌壮军威》《哨兵的眼睛》《传口令》等大量新作问世。与此同时发表诸多有关学术论文,为相声艺术理论的发展增砖添瓦铺石架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曲艺家协会在辑佚《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四卷著书时,于连仲积极参与;精心整理多篇传统作品及家族曲目助于书中。
90年代末期,于连仲随部队裁军退居二线,从事辅导后生力量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工作。2020年于连仲早已退休多年,他只收了几个徒弟,也有学生跟他学相声。很多演出他不再参加,待在家里默默关注着当下的相声市场。
社会关系
人物作品
相声作品
书籍作品
荣誉奖项
人物轶事
于连仲他们结合部队宣传推广普通话而创作的相声《传口令》在北京中南海演出时,竟然逗乐了朱德总司令。“我们部队里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我常常听他们讲方言。湖南省有个地方叫邵阳市,那里把‘枪’不叫‘枪’,而叫‘火冲’,‘鸟冲’,夜半三更营队紧急集合,通知背枪,湖南战士就说要背‘火冲’,山东省战士则听成要背‘大葱’,说大葱没有呀,扛白菜行不行?就是这样夹杂着各地方言土话的相声,得到了朱总司令的肯定,说思想性艺术性完全没问题。”
人物影响
近年来,于连仲辅导外国朋友表演相声并参加国际相声交流,推出力作受到欢迎,为相声走出国门做出可喜的尝试。
人物评价
《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词典》与《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词典》的著书中;都高度点评了于连仲先生的艺术造就。书中相继提到他的表演是吸收各家之长造诣深厚、台风潇洒、灵俐流畅。是一位表演风格独特和非常具有台缘的艺术家。(《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词典》与《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词典》评)
相声演员于连仲等在表演相声《好连长》《照相》时,不摆桌子、不拿扇子、穿着战士服上场,完全抛弃了旧相声低级趣味的噱头,按着人民军队人与人的关系,创造了健康朴素的捧、逗语言技巧,塑造了淳朴可爱的青年战士形象。他们的演出,完全以歌颂英雄人物、好人好事为主,不故意去甩节外生枝的包袱儿,可是观众的笑声、掌声不断。(新华社记者周泽民、程鹏评)
参考资料
于连仲.中国知网.2024-06-09
于连仲.相声窝子-北方窝.2024-06-09
于连仲:我的父亲于俊波.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6-1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社会关系
人物作品
相声作品
书籍作品
荣誉奖项
人物轶事
人物影响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