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镇位于县城东5公里,东临
石臼港,南靠
兖石铁路、
日东高速公路,辖53个行政村。
概述
陵阳镇有4万口人,对空面积54.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境内335
省道、225省道纵横交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历史上就是投资经商的最佳境地。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9.8亿元,同比增长19%;工商税收完成386万元,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增加540元,增长17%。陵阳镇水土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20余处。
陵阳河遗址出土了国内罕见的酿酒器具和大口尊的象形文字,被中国考古界专家公认为汉字雏形,将汉字历史上推到公元前5000年,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品牌农业
该镇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注册了“陵阳河”牌瓜菜商标,申报了西瓜、西红柿、
西葫芦、大姜、
石刁柏5个A级绿色食品认证,建起了“
莒县万亩A级绿色瓜菜出口创汇基地”、“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园”、“
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
日照市西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全镇以大棚瓜菜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到2.8万亩,是鲁东南最大的瓜菜生产、批发、加工集散地。同时,该镇在335
省道两侧规划建设了占地2300亩的工业基地,2005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2个,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
地名由来
“陵阳”之名,最早见于明代
嘉靖《青州府志·乡社》,其中有“陵阳店”和“陵阳社”,陵阳店是明代
莒州十三店之一,说明陵阳在明代就已经是莒州境内的商业重地。当地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七洙流,八葛湖,十二陵阳,一杭头”的
民俗音乐。“洙流”、“葛湖”、“陵阳”、“杭头”都是村名,“十二陵阳”是指哪十二个村?由于年代久远,村名变易,现代人多不知晓,但有一点是人们公认的:陵阳之名,由来已久。
陵阳,顾名思义,陵墓之阳。“陵阳”这个名字包含着阴、阳平衡的含义。古人研究周易八卦,其中有阴阳平衡的讲究,阴阳平衡则吉,阴阳不平衡则凶。陵墓为阴。因此,“陵阳”这个地名从阴阳八卦上讲是非常吉利的。
今陵阳镇驻地东北约2公里处东上庄村有两座古墓,东西并列,相距约500米,当地俗称大王坟、小王坟。陵阳之名即因处在这两座古墓之阳(古文中山南水北曰阳)而得名。
新农村建设
莒县陵阳镇
陵阳街村共208户,596口人,耕地面积330亩。全村共有党员44人,建国前老党员3名。村委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等组织健全,并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三中全会前,该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集体无一分钱积累,外欠银行贷款3万元。1984年,改队建村,共产党员
马先富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组建了新的两委班子。他们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确立了重点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走“以工养农,以工补农,农工商贸”一体化发展的路子。马先富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羊毛衫厂、小型服装厂和个体运输队达36万元的资产无偿捐献给集体,全体共产党员把自己一分一角的钱凑起来搞集体项目,村办工业以此为基础,滚动发展。除当年偿还了银行贷款,村民的口袋里第一次揣上了集体分给的现金。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为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动力支持,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经济工作实现快速发展,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人均纯收入9300元。
加强组织建设
在市场体制的新形势下,党支部始终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突出作法是:一是组织党员干部学政策、学理论。党支部始终把党员教育作为重点来抓,在对党员进行信念教育、宗旨教育、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的同时,利用电教设备和有关教材,每月初一、十五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章》、特色理论,集体收看省市县组织部下发的电教片,并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办法,系统学习了《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文件选编》,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农村党员先进生教育材料汇编》,结合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交流学习及思想认识和提高的心得体会,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上来,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广大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二是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党总支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如:党总支议事制度、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制度、民主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村民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村规民约等。在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抓好落实。村内的重大事情首先在党内讨论酝酿,形成一致意见后提交村民大会表决,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实行政务公开,对财务、事务按月张榜公布,对重大开支,由村民代表议事会表决通过,监督执行。党总支注意培养后备年轻干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005年有3人入党,2006年计划发展党员2人。三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先后开展了艰苦奋斗教育、“五爱”教育、理念教育和“党员身边无次品”活动,实行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勤劳致富,带头
计划生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处事公道正派,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凝聚了民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实现文明富裕
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齐要。经济工作选准一条好路子。该村党支部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原有经济基础,确立了走“工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民富裕”的路子,重点抓农业龙头项目的改建扩建,以东莒公司为依托,培植农产品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奔小康。从2003年到2005年三年内,通过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采取企业利润中拿出一块资金,社会经济能人入股一块资金等形式,累计投入8000万元,扩建恒温库150间库容总量5.6万吨,使东莒公司的农业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带动本村村民种植
石刁柏200余亩,辐射带动莒县及周边地区果蔬基地10万亩。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该村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村里投资300余万元,建起办公和综合服务大楼,成立农民技术学校,利用文化中心,引导广大村民学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生产技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提高村民的“两个素质”。二是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细胞工程。抓好普法工作,抓好村规民约建设,开展“五星级光荣户”评比活动。通过评选“好婆媳”“文明家庭”“致富标兵”“优秀党(团)员”等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促使了激励机制,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杜绝和根除了“脏乱差”和社会丑恶现象,全村实际20年无计划外生育,无治安案件和
刑事案件,先后被评为县市省级“文明单位”。三是实践“三个代表”,发展公益事业,集体投资4万余元,建起文明一条街和文明直通车,集体免费为村民安装闭路电视、自来水,完成了全村改水改厕工程,硬化了街道,条条街道植树种花,达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改善了居住环境。集体20年免去了村民的统筹提留款,老党员干部享受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五保老人由集体供养,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享受30-60元的生活补助,7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收回了口粮田、责任田,按每亩产量发放食品、食油、面粉等,对病灾户和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每个村办企业帮扶一家(人),发给基本工资,广大村民赞誉说:“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优化产业结构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村两委本着“科技兴村,产业强村”的指导思想,重点培植“龙头企业”,培育“
石刁柏”产业,扶持个体面食、糕点、纸箱和塑料制品
加工业,全村发展种植绿芦笋200亩,扶持30余户个体加工业,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和谐村庄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民对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日益提高,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陵阳街实际,村党支部制定“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紧紧围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力求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取得实践成果,深入开展党建“三级联创”争创“五好”村党支部;二是加快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小城外建设步伐,制定科学的村级总体规划,在村集体补贴为主的前提下,计划在2006年年底完成450米沿街楼和20户户均面积160平方的居民楼建设,分期分批推进第二次村级建设,力争在2010年前家家住上小康楼,搞好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实行助学金制度,学前和小学阶段儿童每生每年补助200元,初中阶段每生每年补助500元,
高中阶段每生每年补助800元,考入重点大专院校的一次性补助6000元;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费用全部由集体承担;繁荣我村文化事业,建设高标准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化信息网络室,加强对村民的文化和科技培训,推动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五保老人,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荣复转业退伍军人集体按月发放生活补助金和
大宗商品;四是切实加强侣和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农村现行生育政策,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对独生子女户和“纯女户”实行奖励政策,确保奖励费按月发放,落实到位。倡导婚育新风,开展人口理论的普及和学习,提高生育和保育水平,优化农村人口结构;五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开展“平安村”、“平安户”的安全创建活动,加强对村民的法制教育,开展有“五五”普法活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使村民知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权,构建农村安定祥合,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获得荣誉
该村多次被日照市委、市政府授予“经济强村、小康村”称号,1992年8月,被
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村镇建设明星村”,1995年6月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党支部先后三次被日照市委授予“红旗党组织”、“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民委员会两次被评为“省级模范村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
马先富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当选为九届、十届人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3月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