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属
堇菜目葫芦科下的属
西瓜属(学名:Citrullus Schrad. ex Eckl. & Zeyh.)是葫芦科下的一个属,包含4个种类。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茎、枝稍粗壮,粗糙。卷须2-3歧,稀不分歧,极稀变为刺状。叶片圆形或卵形,3-5深裂,裂片又羽状或2回羽状浅裂或深裂。雌雄同株。雌、雄花单生或稀簇生,黄色。雄花:花萼筒宽钟形,裂片5;花冠辐状或宽钟状,深5裂,裂片长圆状卵形,钝;雄蕊3,生在花被筒基部,花丝短,离生,花药稍靠合,1枚1室,其余的2室,药室线形,折曲,药隔膨大,不伸出;退化雌蕊腺体状。雌花:花萼和花冠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刺毛状或舌状;子房卵球形,3胎座,胚珠多数,水平着生,花柱短,柱状,柱头3,肾形,2浅裂。果实大,球形至椭圆形,果皮平滑,肉质,不开裂。种子多数,长圆形或卵形,压扁,平滑。
生活习性
西瓜属植物喜温、喜光,要求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土壤通气性好。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6-10℃时易受寒害。属长日照植物,喜强光,光补偿点为4000勒克斯,光饱和点为80000勒克斯。结果期要求日照时数10~12小时以上,短于8小时结瓜不良。在晴天多、强光照条件下,植株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相反,在阴天多、弱光照条件下,植株长势弱、产量低、品质劣、易感病害。耐旱力强,根系发达,吸水能力较强;叶片蒸腾量较少,耐旱,但严重干旱时,果实中的水分能倒流到茎叶。西瓜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幼苗期需水量少,伸蔓期需要充足的水分,膨瓜期需水量最多;开花期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土层深厚、疏松、排灌条件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适宜西瓜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pH5.0~7.0。
地理分布
起源于非洲,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东部、非洲热带、亚洲西部。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野生、半栽培和栽培植物。
植物学史
西瓜原产非洲,早在4000年前已在古埃及种植。西瓜植物现代分类的历史,大约始于300年前,其重要的时间节点如下:
1775年,福斯卡尔(Foskal)在专著《埃及-阿拉伯植物志》中,给予了西瓜最早的拉丁学名Citrullus。
1794年,桑伯格(Thunberg)发表了西瓜的种名lanatus(有毛的),但他把西瓜种列在苦瓜属(Momordica)下,却是错误的。
1834-1838年,施奈德(Schrader)以自己作为订名人的西瓜属学名Citrullus Schrad.诞生了,此订名被120年后召开的第7届(1954年)国际植物学大会认为合法,沿用至今(见《国际植物命名法规》附件Ⅲ,1959年)。同时,施奈德还在西瓜属下列出4个种:普通西瓜(C. vulgaris)、药西瓜(C. colocynthis)、非洲野生的卡弗尔西瓜(C. caffer)和阿马鲁西瓜(C. amarus)。
1924年科尼奥(Cogniaux)和哈姆斯(Harms)在其植物专集中,将西瓜属下列出4个种:普通西瓜(C. vulgaris)、药西瓜(C. colocynthis)、缺须西瓜(C. ecirrhosus)和罗典西瓜(C. naudinianus)。前2种采用了施奈德的分类,后2种为作者的新建议。这个西瓜分类奠定了近代西瓜属下种的分类基础。
1930年贝利(Bailey)将普通西瓜种下划分出2个变种:毛西瓜变种(Citrullus lanatus var. lanatus)和饲用西瓜变种(Citrullus lanatus var. citroides)。
1959年曼斯菲尔德(Mansfield)发表了西瓜种的新学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nsf.,用来代替施奈德用的种名C. vulgaris,理由是vulgaris指栽培的普通西瓜,难于包含野生的变种和其他类型,此外曼斯菲尔德还在西瓜种下列出3个变种:var. lanatus、var. caffer、var. citroides。但大量的食用栽培西瓜却没有合适的变种分类位置。
1969年日本人哈拉(H.Hara)在《分类学》(Taxonomy science)杂志18卷3期上著文指出:早在1920年日本Matsum.和Nakai就使用了C. lanatus作西瓜学名,因此,按优先法则,应在Mansf.订名人的位置用Matsum. & Nakai代替。
1972年苏联福尔萨(T.B.Fursa)在俄文《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西瓜属的分类》论文,福尔萨根据对全苏植物栽培研究所从全世界征集来的2400余份西瓜属的种质资源进行的研究,认为:西瓜属下含4种、5亚种、7变种。福尔萨的创新点:①建立了亚种一级,并在C. lanatus种下列出3个亚种,毛西瓜亚种(Citrullus lanatus ssp. lanatus)、普通西瓜亚种(Citrullus lanatus ssp. vulgaris)、黏籽西瓜亚种(Citrullus lanatus ssp. mucosospermus)(新拟);②订名了黏籽西瓜的学名mucosospermus并给予亚种地位。
1985年林德佩和晁瑞堂在《新疆甜瓜西瓜志》上首次为我国西北兰州市、新疆)特有的打瓜(打瓜)订出学名megalospermus(拉丁文意:大种子的),并且赋以变种地位:var. megalospermus Lin et Chao。
1990年德温特(De Winter)在南非植物杂志《Bothalia》上发表论文《从纳米布沙漠(Namib des⁃ert)发现的西瓜属(冬瓜亚族)新种》——热迷西瓜(Citrullus rehmii De Winter)。美国康奈尔大学葫芦科专家罗宾逊(R.W.Robinson)1997年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热迷西瓜才是西瓜属的第4个种。而由卡尼奥等(1924年)划入西瓜属的罗典西瓜,已经在此之前被丘园——邱园(Kew Garden)的杰弗里(C.Jeffrey)划入冬瓜亚族下的刺枝瓜属(Acanthosicyos),成为罗典瓜(Acanthosicyos naudinianus (Sond.) C.Jeffrey)。
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主编出版的《中国瓜菜》专著中,主要依据福尔萨的西瓜属分类,将西瓜属分为4种、5亚种、8变种。
参考资料
西瓜属Citrullus.植物通.2024-09-0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